近日,不少市民纷纷向本报反映,医院周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免费“报纸”。这些报纸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担忧。市民王小姐更是亲身经历了被这些“报纸”欺骗的遭遇。她表示,这些所谓的报纸简直是谋财害命。
王小姐的母亲因患癌症在长沙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就在她病重期间,病房内突然塞入了一张充满诱惑的“报纸”。这张报纸以新闻报道的形式,整版宣传了一种针对癌症的处方药,声称服用此药无需住院。王小姐在报纸的版面设计以及内容的吸引下,购买了价值一万多元的药物。母亲的病情并未好转,反而日益恶化。经医生检查,所谓的抗癌特效药实际上只是一种提高人体免疫力的辅助药物。
长沙市卫生局对此现象发出了警告,提醒广大消费者对于医院周边免费派发的“报纸”一定要保持警惕。这些报纸大多是由药商自办的“冒牌”报纸,它们的主要目的是推销药物。市民在接触这些报纸时,不要被其表面的正规外观所迷惑,更不要轻易相信上面的药品宣传。
这些“假报纸”在设计和排版上极力模仿正规的报纸,让人难以分辨真假。它们不仅在报头和栏目设计上与正规报纸无异,而且在行文上也极为相似。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报纸没有正规刊号,且整张报纸上也找不到明确的办报地址和联系电话。而这些“报纸”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介绍各种慢性病的治疗药物,如肝病、皮肤病以及癌症等。
这些“报纸”的投递员经常在医院门口以及病房内散发。为了躲避管理,他们甚至伪装成病人或送饭人等进入病房发放。医院人流量大,管理人员往往难以全面监控。据一位投递员透露,这些假报纸一般都是由药品代理商找人印刷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代理商自己编制的,然后找人排版印刷,最后直接送货上门。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仅要保持警惕,还要加强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印刷、发行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这种利用假报纸进行药品推销的违法行为。我们也要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学会辨别真假信息,不轻易相信不明来源的“报纸”和广告。
在此,我们呼吁广大市民保持警惕,切勿轻信医院周边免费派发的“报纸”。当遇到类似情况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维护自身权益。也希望大家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增强对虚假信息的识别能力,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