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光眼:早期防范,避免不可逆的视觉损失
近日,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连续接诊多例年轻的青光眼患者,其中包括一位年仅20岁的女孩,因为未能及时察觉并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导致一只眼睛失明。这一残酷的病例揭示了青光眼问题的严重性,也凸显了早期防范的重要性。
袁志兰教授指出,这对双胞胎兄弟来自安徽马鞍山,他们的学业一直优秀,却因为视力不断下降,最终被诊断为发育性青光眼(青少年型)。幸运的是,专家及时为他们进行了手术,保住了他们仅存的视力。袁教授强调,许多青光眼患者等到病情恶化时才来就诊,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袁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青光眼未诊断率高达90%”。这种可怕的眼病是一种终身进展、不可逆性的致盲性眼病。由于青光眼初期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公众对其知晓率极低。目前全球范围内青光眼的未诊断率为50%,而在中国,这一数字高达惊人的90%。这意味着绝大多数青光眼患者未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其后果是严重的视力损失甚至失明。在全球致盲原因中,青光眼占据第二位,因青光眼导致双眼失明的人数占盲人总数的50%。而在中国,青光眼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是0.68%,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上升。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超过2%,而到了65岁以上,发病率更是高达4%至7%。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健康威胁。
袁教授详细解释了青光眼的发生机制:眼睛中的房水引流系统受阻导致眼压升高,高眼压进一步造成视野损害,最终导致失明。根据不同类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青光眼主要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发育性青光眼三种类型。原发性青光眼包括闭角型和开角型两种。而发育性青光眼则主要分为婴幼儿型和青少年型两种。尽管青少年型青光眼的病因复杂多样,但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是至关重要的。袁教授强调:“虽然青光眼造成的视力和视野损伤是不可逆转的,但如果早期发现并进行合理治疗,绝大多数患者仍能终身保持一定的视功能。”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及家属都应提高青光眼的防范意识。除了必要的医学干预外,公众也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患病风险。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青光眼的防治工作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通过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青光眼的知晓率和预防意识从源头上控制青光眼的发生和恶化降低视觉损伤带来的社会负担。中国的青光眼防治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