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女性健康 >

别让北京咳成了城市的流行病

  • 女性健康
  • 2025-05-30 16:07
  • 来源:www.dataiw.cn
  • 女性健康

一些人来到北京后,常常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状况:他们不由自主地咳嗽,而在离开北京后,这种咳嗽又自然消失。这种现象被戏称为“北京咳”。最近,竟然有消息传来,这个略带玩笑意味的叫法被外国人认真地记录在了旅游指南上。

在这“十面霾伏”的天气里,网友们纷纷展示他们的造词才华。有人调侃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北京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受到“北京咳”的启发,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表达: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听到你的咳嗽声,却看不见你。

对于同一件事物,不同的声音代表着不同的角度和感受。正如辛弃疾的词中所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对于一些人来说,“北京咳”也听出了别样的“丰年”。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丰年”,显得有些沉重,且不可持续。

一座充满竞争力的城市,应该是一座让人们“诗意栖居”的城市。最近央视节目“谁的霾”报道,根据北大报告估算,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因PM2.5引发过早死的人数将达到8500多人。一位央视记者甚至自述,在驻京期间因空气污染导致面部肿胀,而在驻英期间病情大幅缓解。当“北京咳”切实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健康时,幸福的含金量会急剧下降。即使故宫再美,中关村再充满发展机会,恐怕也难以吸引人们驻足。可以预见,如果城市的空气质量持续得不到改善,甚至进一步恶化,那么这座城市的吸引力将大幅下降。不仅游客会望而却步,高学历人才也会避而远之。

去年8月11日,陈光标宣布将在北上广设立流动专卖店售卖新鲜空气,每瓶售价4元至5元。这个提议当时引发了很多质疑。人们不是不相信空气需要购买,而是不敢相信环境已经恶化到如此地步。我们也可以选择逃离那些空气质量差的城市,前往空气质量好的地方。在哭笑不得的背后,人们对城市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专家指出,治理PM 2.5超标需要“顶层设计”。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即使有了“顶层设计”,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难以实施到位。一些城市为了保证GDP和政绩,可能不愿或不敢真正去治理空气污染;甚至还有一些城市,羡慕咳声里的“丰年”。“顶层设计”固然重要,但环境考核同样重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北京咳”被印入外国旅游指南是一种警示,它提醒我们不仅是发展方式的警示,更是考核方式的警示。城市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需要寻求一种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吃药打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