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顶花带刺的黄瓜使用了植物激素,使得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深感忧虑。针对这一情况,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所长叶志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进行了澄清和解释。
叶志华指出,媒体报道中所提到的激素即植物外源激素,也被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这些激素通过人工合成或微生物发酵等方式生产,其生理作用和生物学效应与植物体内天然存在的化合物相同或相近。
叶志华介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于农林业生产,包括蔬菜、果树、棉花、、水稻、小麦等。在中国,登记用于黄瓜生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有噻苯隆、氯吡脲、核苷酸等7个,主要用于促进雌花生长、提高座果率等。
叶志华强调,植物生长调节剂属于毒性较低的产品。只要按照国家规定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操作,是安全的。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仅能保障农作物稳产、改进农产品品质,还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
对于消费者担忧的食品安全问题,叶志华表示,如果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规范,可能会导致作物过快增长,对农产品品质和口感有一定影响。但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和管理,这些调节剂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危害。
针对互联网上的传言,叶志华指出,按照中国《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植物生长调节剂属于农药管理范围。只有取得农药登记并获得生产许可的产品,才能进行生产、经营和使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必须严格按照标签上的使用剂量、使用时期和使用方法进行规范操作,不可滥用。
此前,有销售黄瓜的小贩称黄瓜涂抹过激素以保持新鲜,这让消费者更加担忧食品安全问题。叶志华表示,只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黄瓜,并遵循食品安全规定和建议进行烹饪处理,消费者不必过于担心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也应该保持理性态度,不盲目相信传言和不实报道。
叶志华强调,只要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并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有保障的。消费者应该保持理性态度并关注权威机构发布的食品安全信息以确保自身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