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双林地区的各庵寺,有一种独特的习俗,那就是烧斗香。斗香以红纸为材,精心糊成斗状,两斗相合,内藏檀香、桂花叶和金银箔锭,外部则以丝绵细致捆系。初次参与烧斗香的小孩还需制作旗杆斗形,这一传统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仪式感。
说起中秋佳节,无锡人的习俗堪称一套完整的规矩。早晨的糖芋头,甜蜜滑腻,是节日的美味开始。中午时分,有的家庭会摆设“欢喜酒”,以表达团圆时节对祖先的思念之情。这种祭祀的桌子上,通常只摆放一个“九拼盘”,里面装有五样素菜和四色水果,清酒数盅,而不会有饭食,也没有锡箔的参与。
中秋节的重头戏在于夜晚。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八月半夜饭”,再之后便是烧天香的核心环节。无锡人家会在天井或院子里摆放茶几,上面放着月饼、栗子、白果等干果点心。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用香筑成的口大底小的方斗形香斗,里面放入檀香木、末香等,然后点燃线香。有些家庭还会将元宝叠成圆锥形,顶端放置一朵红色纸花。香斗燃烧的时间很长,夜空中繁星点点,香气随风飘荡,映衬着一轮明月,构成一幅宁静美好的画卷。
说到烧天香的起源,据说这是为了祈求月宫里的嫦娥赐给人间太平和安宁,保佑亲人永不分离。这个习俗在江浙一带颇为盛行,被称为“点天香”、“烧天香”或“上天香”。斗香是一种四方大香斗,上小下大,形似量斗。其内实以香屑或沙土,插上香,有的还装饰有纸扎的魁星和彩色旌旗。
晚上,斗香被放置在庭院里的供桌上,持续燃烧数时辰。海虞地区的《风俗竹枝词》中描述道:“方形香斗供庭前,三角旗儿色倍鲜;檀木香排书吉语,合家罗拜庆团圆。”这一习俗蕴含了人们对幸福美满、安宁顺利生活的渴求和期盼。很多人或许并不了解烧天香的由来,但这一传统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回忆和对生活的热爱,应该被继续传承下去。
烧天香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浙江双林地区的各庵寺所烧的斗香,更是将这一传统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了当地独特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