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区分
在分娩过程中,胎盘滞留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当胎儿娩出或流产术后半小时内胎盘尚未排出时,便称之为胎盘滞留。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剥离后滞留、胎盘嵌顿以及胎盘粘连或植入。而胎盘粘连,作为胎盘滞留的一种特殊类型,指的是胎盘绒毛与子宫肌层紧密黏附,无法自行剥离。根据程度,它又可分为完全性粘连和部分性粘连。
二、诊断手段
对于胎盘滞留和胎盘粘连的诊断,首先可通过临床表现来进行初步判断。如胎盘滞留可能表现为产后出血、腹痛、宫底上升或脐带延长等;而在人工剥离胎盘时发现紧密粘连,或伴有顽固性出血,则可能是胎盘粘连。影像学检查也是诊断的重要手段。超声可以初步观察胎盘与子宫壁的分界线是否清晰,MRI则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以评估粘连范围。而宫腔镜是直接观察宫腔内粘连情况的最佳手段,被视为诊断的金标准。通过病理检查,可以确诊粘连范围及是否有绒毛直接接触或侵入肌层(植入性胎盘)。
三、原因对比
胎盘滞留和胎盘粘连的原因虽有所交集,但也有其独特之处。子宫收缩乏力、膀胱充盈等都可能导致胎盘滞留;而子宫内膜损伤(如多次流产、刮宫)、子宫内膜炎或剖宫产史等则是胎盘粘连的主要原因。产力异常、药物使用不当以及胎盘附着异常(如前置胎盘)也可能导致胎盘滞留;而保胎药物使用或中期引产则可能增加胎盘粘连的风险。
四、处理建议
对于胎盘滞留,首先可以尝试保守治疗,使用缩宫素、益母草等药物促进宫缩;若情况严重,则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如清宫术或手动剥离。而对于胎盘粘连,通常先尝试人工剥离加刮宫;若出现植入性胎盘,情况较为复杂,可能需要备血,必要时甚至需要切除子宫。当遇到此类问题,建议及时就医,通过超声或宫腔镜明确类型后,再进行针对性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