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常识 >

公共沐浴场所禁艾滋患者引争议

  • 生活常识
  • 2025-04-13 03:56
  • 来源:www.dataiw.cn
  • 生活常识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发布了商务部起草的《沐浴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沐浴场所需在显眼位置设立禁止性病、艾滋病患者入浴的警示标志。此规定引发了业内专家、从业者和公众等各界的广泛争议。

专家观点:共浴不会传播艾滋病毒

北京市性病艾滋病临床治疗研究中心主任吴昊表示,公共沐浴场所提示禁止性病和皮肤病患者入内,主要是出于对其他客人安全和健康的考虑。对于艾滋病而言,多年来没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人因出入公共浴室而被感染。吴昊强调,浴池的水温对艾滋病毒来说并不友好,其寄生于人的血液中,离开了人体很容易死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唾液和泪液中虽可含有病毒,但含量极低,必须直接接触到伤口或直接进入血液才能感染,因此通过呼吸道传播是不可能的。根据生物学特性和生存情况,艾滋病病毒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完整皮肤的接触是不会传播的。禁止艾滋病人进入浴室似乎有些过于严格。

从业人员:管理办法不具可操作性

沐浴业从业者对此规定提出了质疑,最大的问题是禁止入内的规定不具有可操作性。对于性病和艾滋病人,除非有明显的外在表现,否则无从监管。在方庄附近一家洗浴中心的管理者表示,他们没有办法也没有权力去盘查。

志愿者:遗憾的规定

一些关注艾滋病及倡导平等的人士对此规定反应更为激烈。他们认为,“禁止艾滋患者进入沐浴场所的规定,除了加剧艾滋误解和恐惧之外,不可能会减少和控制艾滋传播。”志愿者小宇(化名)是一家公益组织的工作人员,长期关注艾滋病病患群体。对于这次的征求意见稿,他表示非常遗憾。

此次《沐浴业管理办法》的出台,旨在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然而其中关于禁止性病、艾滋病患者入浴的规定却引发了不少争议。各界人士对于该规定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持有不同看法。一些人认为该规定有必要,是为了保护其他客人的安全;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一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可能会加剧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误解。无论如何,这一话题的争议都提醒我们,需要更加科学地认识艾滋病传播方式,并倡导社会平等和包容。

吃药打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