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便血是常见现象,但如果频繁出现,那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因为肠道经常便血可能会导致肠道血管梗塞。遇到这种情况,及时到医院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好消息是,通常对症治疗一周左右,患者就可以康复。
有一位60多岁的方婆婆,因腹部剧痛、大便全是鲜血而被紧急送往医院。接诊的陈健林医生发现,虽然方婆婆的症状非常吓人,但她的身体各项体征却接近正常,腹部平坦、柔软,仅有轻度压痛。
在了解了方婆婆的病史后,陈医生得知她患有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陈健林医生认为她很可能患的是肠系膜血管梗塞,而不是常见的胃肠道出血。由于方婆婆不愿意在出血期间接受肠镜检查,陈医生采取了保守的对症治疗。经过一周的活血化瘀和控制感染,方婆婆很快就康复出院了,而且之后再也没有复发过。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并不是十分常见,但好发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肠系膜血管发生急性血循环障碍,导致肠管缺血坏死,从而引发血运性肠梗阻。陈健林医生提醒说,如果老年人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基础性疾病,突然出现剧烈腹痛、便血或呕血,要警惕是否患上了肠系膜血管梗塞。虽然这种疾病看似凶险,但只要及时确诊并进行治疗,效果通常比较理想,大约一周后患者就可以康复。
这种病症的阻塞发生过程越急、范围越广,表现也就越严重。如果血管闭塞广泛,患者可能较早出现休克症状。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而误诊。对于突然出现腹痛和鲜血便的患者,临床医生可以通过了解患者的心脑血管病史、症状表现和体征检查等情况,来警惕是否患上了肠系膜血管梗塞。具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方法包括肠镜检查和血管造影。
陈健林医生还提醒说,平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注意控制好血压和血脂。因为除了心脑血管外,肠道血管也会发生梗塞。心梗、中风等急危重症已经被广大市民熟知,但肠道血管梗塞的症状常常来势汹汹,容易被误诊为胃出血等疾病。对于老年人来说,注意肠道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