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的一个隐形挑战。随着现代生活品质的提升,痛风患者的数量急剧增长,背后的原因却是与我们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今天,让我们一同关于痛风防治的四大常见误区,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并应对这一健康问题。
痛风,源于名为嘌呤的物质代谢紊乱。许多“成功人士”因工作压力大、应酬频繁,常常沉迷于美食与美酒,尤其是海鲜、大鱼大肉,常常熬夜饮酒。这种看似享受的生活方式,正是诱发痛风的罪魁祸首。
误区一:有人认为喝啤酒容易引发痛风,而喝白酒则无大碍。对此,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三病房主任闫爽教授指出,无论是白酒还是啤酒,其主要成分都是乙醇,只是含量不同而已。乙醇会干扰尿酸排泄,导致尿酸堆积,从而引发痛风。
误区二:许多人误以为痛风发作时尿酸一定升高。闫爽主任强调,约有30%的痛风患者血尿酸值在正常范围。痛风发作时即使尿酸正常,仍需按痛风发作处理。正确的判断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反之,血中尿酸过高的人,也不一定就会出现关节痛症状就一定是痛风。
误区三:痛风发作时就立即使用降尿酸药物。中华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委员成志锋教授指出,痛风发作时若使用降尿酸药物,会使血尿酸水平迅速降低,导致关节内外尿酸水平差异增大,反而加重关节炎症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在急性期采取一般性措施,如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冷敷等,同时使用秋水仙素、消炎痛或布洛芬等药物。待痛风间歇期再系统使用降尿酸药物。
误区四:许多患者认为只要服药就能清除痛风石。成志锋教授指出,痛风石是无法通过药物完全清除的。关键在于控制痛风的发病,防止痛风石继续增大。若痛风石影响到关节功能,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摘除。对于反复发作、顽固肿痛的痛风石,可以采用针刀镜下微创清理冲洗术,以较彻底地清除关节及其周围的尿酸盐结晶,减少或阻止痛风的发作。
了解这四大误区,对痛风患者防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能为广大读者带来帮助,更多关于痛风的防治知识,敬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