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自实施以来,已有众多学生从中受益。近期却曝光了一些令人痛心的消息,部分地区的学生营养餐被或老师冒领。为杜绝此类现象,国家教育部决定实行学生营养餐实名制系统,以确保每一分补助都能真正用于学生身上。
昨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国务院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了这一点。他提出,教育部门将建立实名制的学生信息系统,防止冒领、套取国家补助资金的行为。该计划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了每天3元的营养膳食补助,受益学生数量高达2600万,占中西部农村学生的近30%。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也对此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强调各地应以县为单位,公开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总量、学校名单及受益学生人数等信息,并建立实名制学生及用餐情况的信息管理系统。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将食堂列为重点建设项目,但严禁超标准建设。规模较小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改造或配备相关设施。
关于供餐模式和内容,张勇表示将建立健全供餐准入制度,严防假冒伪劣和不安全食品流入校园。教育部还将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全面培训。供餐模式包括食堂供餐、向具备资质的餐饮企业购买供餐服务以及在有关部门批准下的个人或家庭托餐。供餐内容则根据地方的饮食习惯和物产进行合理搭配,保证营养。
关于营养餐补助是否被冒领的问题,确实令人担忧。尽管国家建立了实名制系统,但如何确保补助真正到达学生手中仍是一个挑战。毕竟,学校不可能让学生自己去领钱,而且贫困地区的邮局一般离学校较远,学生没有银行卡。无论实行怎样的实名制系统,最终还是需要老师来负责发放营养餐补助。
为了确保每一分补助都能真正用于学生身上,教育部门需要更加严格地监督和管理。除了建立实名制系统外,还应加强对学校、供餐单位或个人的监督,确保他们全面公开经费账目、配餐标准、营养食谱以及用餐学生名单等信息,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学生营养餐的补助能够到达学生手中,让他们获得足够的营养,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