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常识 >

***门诊“赔本赚吆喝”名存实亡

  • 生活常识
  • 2025-04-16 01:19
  • 来源:www.dataiw.cn
  • 生活常识

门诊的困局与新生:从赔钱赚吆喝到立法保障

一直以来,北京乃至全国的门诊都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尽管其存在对于公众健康至关重要,但却因缺乏财政支持和经济效益而步履维艰。多数门诊已经名存实亡,尚在运行的也往往只能为烟民提供建议和心理支持。药物因费用较高且未纳入医保,一直处于“断供”状态。

好消息正在酝酿中。计划在今年通过立法机关审议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将“服务”正式纳入地方控烟立法,为这一长期以来的困局带来了转机。

该条例(草案)已经完成社会意见征集,明确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开展咨询服务,二级以上医院必须设立门诊,为烟民提供指导和治疗。除此之外,卫生部门还将组织开展对吸烟行为的干预工作,设立咨询热线,开展控烟咨询服务。更令人振奋的是,市还特意设立了服务专项工作经费,以确保服务的持续开展。

除了设立固定的门诊,北京市卫计委和北京市爱卫办还计划推广简短干预服务。这一服务旨在在日常的诊疗过程中,让医生或护士利用短暂的时间(3-5分钟)为吸烟者提供专业的建议和帮助。这一服务的推广无疑将进一步完善门诊的网络和服务触角,使其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尽管有了这些积极的进展,但门诊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常务副会长许桂华指出,除了财政缺乏支持外,药物难进医院、费用较高等问题仍是主要原因。包括卫生、疾控系统的官员和专家在内的各界人士都在呼吁将药物纳入基本药物目录,并纳入职工和社会医疗保险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前夕,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全国尚在正常运行的门诊仅有94家,多数只能提供建议和心理干预服务。也有积极的迹象:不少医院已经开始在日常诊疗服务中提供免费的简短干预,而全国统一的服务热线也已经能够为公众提供门诊和服务的指引。

随着地方立法的推进和各界的不懈努力,我们期待门诊能够走出当前的困境,为公众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服务,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无烟的环境。

吃药打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