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鲍毓明的违规事实概述
1. 隐瞒国籍变更
在2006年取得美国国籍之后,鲍毓明并未向司法行政部门申报其国籍变更的信息。他仍继续以专职律师的身份在中国执业。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职业诚信原则,也显示出他在处理个人国籍问题时缺乏应有的透明度和责任感。他长期在企业担任职务的同时保留律师执业资格,但并没有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律师业务中。这种矛盾的角色使他难以在企业和律师之间取得平衡。

2. 双重身份执业问题
鲍毓明在作为律师执业的还担任了跨国石油服务集团的副总裁、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等重要的企业职务。这种行为构成了违规兼职的问题。他的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律师的职业规范,也损害了他所服务企业的利益,引发了公众对他职业道德的质疑。
二、处理结果详述
1. 吊销律师执业证书
北京市司法局经过调查认定,鲍毓明的行为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相关规定。他提供虚假材料、隐瞒外国国籍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律师行业的公信力。北京市司法局依法在2020年9月11日吊销了鲍毓明的律师执业证书。
2. 专项清理活动的触发
针对鲍毓明的问题,司法部在2020年6月至9月期间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律师违规兼职及丧失国籍后仍执业等问题的专项清理活动。此次活动以鲍毓明案作为典型案例,警示全行业要严格遵守职业规范,维护行业的公平和公正。
三、法律依据
根据《律师法》第四十九条第三项的规定,律师如果向司法行政部门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有其他弄虚作假行为,可以被吊销执照。而鲍毓明的行为恰好符合这一条款。《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进一步明确了隐瞒国籍变更、违规兼职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形,需要从严处理。
四、后续影响
鲍毓明的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律师执业监管的广泛关注。司法部强调,将会加强对律师国籍及执业状态的核查力度。北京市司法局也对涉事的律所——北京市泰德律师事务所启动了调查。这一事件不仅提醒了所有律师要严格遵守职业规范,也促使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以维护公众对法律行业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