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北京市属医院间的临床重点专科与学科协同发展,北京正积极推进市属医院康复医联体的建设。为推动天坛医院与小汤山医院的合作,北京天坛医院与小汤山医院共同构建了“天坛小汤山康复中心”,整合打通诊疗与康复环节,为患者提供连续、高水平的康复服务。这一举措旨在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是市属医院间合作共建高水平医疗服务平台的有益尝试。
在北京市医管中心的统一部署下,天坛小汤山康复中心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运行机制顺畅,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该中心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康复医学平台,努力构建具有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高水平康复医学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平台。北京天坛医院充分发挥其在神经疾病领域的引领作用,而小汤山医院则发挥其康复医学软硬件资源的优势,共同打造这一高水平的康复中心。
为整合市属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北京小汤山医院在专科特色和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基于天坛医院与小汤山医院原有的康复医联体合作基础,北京市医管中心推动双方深化合作共建康复中心。新成立的康复中心遵循“主导、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共管”的原则,创新实行紧密型医疗合作新模式。通过共同管理、两院一科、独立运营、合作共赢的方式,努力构建具有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康复医学平台。
天坛小汤山康复中心已建立与120的合作机制,提供安全的转诊服务。该中心共接诊患者700多人,床位使用率近70%,展示出高水平康复医学平台的雏形。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多个国家级康复医学科研课题落户小汤山医院,国际先进的类脑康复机器人等新技术已转化并应用到该中心。
合作促进了天坛医院神经康复医疗服务空间和康复医学平台的发展。通过构建治疗与康复连续性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天坛医院的神经疾病患者可以获得更加完善的连续性医疗服务。小汤山医院则提供全方位的检查检验服务、综合救治及后勤保障,并发挥环境疗愈优势,提升患者的就医获得感。未来,小汤山医院还将与其他市属医院在骨科康复、儿童康复、中医康复等领域开展紧密合作,进一步提高小汤山康复医学平台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
北京市医管中心高度重视市属医院集团化协同发展的措施和手段,积极推动市属医院整体为市民提供连续性地优质医疗服务。通过构建市属医院发展新格局,推动市属医院间的紧密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转诊服务在北京市的医院体系中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主要处理的病种包括脑血管病、骨与关节疾病、心肺疾病、皮肤病以及肿瘤等,这些患者在转诊后能够享受到连续、一体化的医疗康复服务。对于那些在康复期间可能出现病情变化,如二次脑梗塞的患者,他们不仅可以获得转出医院的技术支持,还能通过特殊的绿色通道迅速转回***医院继续接受紧急救治,这一举措既确保了医疗安全,也消除了患者对转至康复医院的顾虑。
***医院通过这一机制,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床位资源。原本用于康复患者的床位现在可以更多地接纳危重症患者,提高了床位的利用效率。这一转变使得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的医疗服务。
至今,包括天坛医院、清华长庚医院和宣武医院等在内的康复医联体成员单位,已经向两家牵头医院转诊了2880名患者。这些患者大多是脑卒中、骨折术后、心肺疾病和脑外伤等需要急性期治疗后的持续医疗康复的患者。这一举措确保了他们在康复阶段的医疗需求得到满足,使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医疗体系的实惠。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的潘苏彦指出,该中心将始终坚持患者至上,不断优化和创新市属医院的医疗服务模式。通过充分发挥市属医院集团的优质医疗资源作用,他们将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加便捷、更高效且温馨的医疗服务。这是一个组团式、连续性和互补性的医疗服务体系,旨在提升患者的就医获得感,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