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过去的几十年,我国的死亡率趋势呈现出一个明显的上升态势。在一张坐标图上,将1980年的死亡率起点与随后的1994年和2005年的数据点相连,你会看到一条几乎与横轴成45度角的上升直线。与此其他一些类型的死亡率却呈现出下降或趋于平稳的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肺癌的死亡情况尤为严峻。在2008年,肺癌的总死亡率高达28.7/10万,导致约45万余人死亡,占全部癌症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以上。换句话说,每四个因癌症去世的人中,就有一个是死于肺癌。相较于三十年前,这一数字已经激增了惊人的465%。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肺癌在我国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呈现出如此不可阻挡的增长趋势呢?在第XX个世界肺癌关注月期间,针对公众的这些疑虑,记者采访了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
他们普遍认为,“吸烟加‘四化’”是肺癌激增的主要原因。“四化”指的是人口老龄化、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以及肺癌发生的“延迟化”。其中,吸烟和被动吸烟被世界卫生组织癌症防治专家组成员乔友林教授视为导致肺癌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据研究,中含有与肺癌相关的致癌物质多达69种。而我国烟民数量约3.5亿,居全球之首,同时有5.4亿人遭受烟雾和暴露的污染。
尽管近年来我国在控烟和普及癌症早防早治方面付出了积极努力,但肺癌的发生率仍然居高不下。乔友林教授指出,这主要是由于控烟落实情况仍有待改善,同时人们对非传染性慢性病的防控存在认识误区。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肺癌患者的发病特点也十分明显。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持续增长,患者越来越年轻化,女性肺癌的发病增长尤为明显,肺癌中的腺癌增长迅速,成为当前我国肺癌发病的主要类型之一。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不仅需要加强控烟力度,提高公众对肺癌早防早治的认识,更需要从政策、教育、医疗等多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改进和提升,以期降低肺癌的发生率与死亡率,保护人民的健康。肺癌防治之路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