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打胎 >

医保医保 百姓叫好――一名卫生记者5年医改亲历记

  • 打胎
  • 2025-05-29 14:25
  • 来源:www.dataiw.cn
  • 打胎药

重访旧日笔记:记录医改的温馨脚步

翻开那一本泛黄的采访本,我沉浸在了过往的岁月里,一股温暖的感觉涌上心头。这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采访本,它记录了我五年来与医生和病人的交流,见证了百姓健康保障水平的巨大变迁,以及我省为实现“病有所医”目标的坚定步伐。

时光回溯到那个充满梦想的2006年,我成为一名卫生记者。那时,“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病有所医”还是无数中国人的憧憬。现在,这个美好的梦想已经部分实现。

让我难以忘怀的是那些淳朴的农民,他们的医疗故事是这场医改最好的见证。记得那位桐乡市濮院镇新联村的朱桂章老人,曾因为妻子高昂的医疗费用而一筹莫展。但现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他带来了希望。妻子每年的康复治疗费用虽然需要2000元左右,但合作医疗每年报销500元,每月再补助200元,基本无需自己承担费用。更为便捷的是,镇里为每位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并推出合作医疗“一卡通”,看病当场就能报销。

我省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经历两年的试点后,于2005年全面推广。农民只需缴纳几十元的费用,再加上的补贴,就能享受到医药费的报销。同年,更为民心的举措是,我省还在全国开展了针对参合农民的免费健康体检。

医改的脚步并未停歇。记得2009年,我曾采访过张金亮医生。那时的卫生院医疗条件不佳,导致门庭冷落,张医生无奈外出谋生。但医改的春风让他重新回到了热爱的医生岗位,成了景宁县外舍卫生服务站金钟分站的副站长。如今,他所在的金钟分站已经焕然一新。村民不再需要坐船去县城就医,步行十几分钟就能找到社区医生。张医生和他的同事们还为全村农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走访,随时提供。

从农民到医生,医改的春风已经吹遍了这片土地。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温馨和感动,每一个进展都是向“病有所医”目标迈进的一大步。看着这泛黄的采访本,我坚信,未来的日子,百姓的健康保障会越来越好,这样的故事也会越来越多。

吃药打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