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不合格“玄米胚芽油”的背后隐患
近日,台湾曝光了一起涉及食品安全的事件,一款由日本三和油脂株式会社生产的“玄米胚芽油”被检测出含有高量的缩水甘油脂肪酸酯。据了解,这一致癌物的含量高达1688μg/kg,远超台湾地区规定的限量标准。
事件的核心焦点在于这款问题油品。据透露,该批次的油品总量达到8294.4公斤,目前已全部退运或销毁。缩水甘油脂肪酸酯在人体内会水解为缩水甘油,这一物质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明确认定为具有基因毒性和较高致癌风险的物质。这一发现无疑给消费者敲响了警钟。
台湾地区的食品监管部门——食药署已经采取了行动。自2024年起,他们开始加强对进口油脂的检验力度。近半年的时间里,共检测了66批来自日本的油品,而这批“玄米胚芽油”是唯一的不合格产品。事件引起了公众对食品跨境监管的关注,有舆论呼吁加强进口食品全链条的检测与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缩水甘油脂肪酸酯并非个案。这是油脂在高温精炼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副产物,尤其在温度超过200℃时更易产生。欧盟等地区已经为此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更令人担忧的是,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在2022年的检测中发现,市面上多达29款食用油含有这种物质,暗示这一问题在行业内存在普遍性。
面对这样的背景,消费者需提高警惕。建议大家关注食品的来源信息,选择通过正规渠道销售的合格产品。保持饮食的多样性,降低潜在风险。食品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守护我们的餐桌安全,为健康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