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人工流产”的世界:手术与药物流程详解
对于不得不面对的“人工流产”,也就是俗称的“打胎”,其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呢?根据妊娠周期和手术方式的不同,它主要分为手术流产和药物流产两大类。下面,让我们一起详细了解这两种方式的流程。
一、手术流产:适用于妊娠14周内的妈妈们
术前准备:
患者需排空膀胱,采取膀胱截石位,双腿架高分开,静静地等待手术开始。医护人员会消毒外阴和阴道,铺无菌巾,穿戴无菌手套和口罩,确保手术环境无菌无害。通过B超确认宫内孕及孕囊位置,排除宫外孕风险。
手术过程:
对于孕10周内的妈妈们,采用负压吸引术。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使用利多卡因局部宫颈管。金属扩宫器逐步扩张宫颈至合适宽度后,连接负压吸引管(吸力是吸尘器的10-20倍),顺时针方向在宫腔内吸引1-2圈,最后用刮匙清理宫角残留组织。而对于孕11-14周的情况,采用钳刮术。先使用前列腺素药物软化扩张宫颈,然后用卵圆钳夹破胎膜吸净羊水后,分次钳取胎盘及胎儿组织,配合缩宫素注射减少出血。
术后处理:医护人员会检查吸出物是否含有绒毛组织,确认妊娠物是否清除完全。然后给患者静脉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两小时后,如无异常即可离院。
二、药物流产:适用于孕7周内的妈妈们
用药方案:药物流产主要采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两种药物。米非司酮口服,用于拮抗孕激素使胚胎停止发育;米索前列醇则通过口服或阴道给药,诱发宫缩以排出孕囊。
实施流程:患者需要在医院的监护下分次服药,全程约2-3天。孕囊排出时会伴随剧烈腹痛和出血,需用清水盆接取组织进行确认。约15%的病例可能需要清宫术来处理残留物。
三、风险提示: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需了解可能的风险。手术可能导致子宫穿孔、宫腔粘连等并发症。多次流产会显著增加不孕的风险。术后,需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性生活、盆浴和重体力劳动至少一个月,以促进身体康复。
面对这样的选择,每一位妈妈都需深思熟虑并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希望每一位妈妈都能得到最好的照顾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