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进行功能训练,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从整个病情康复而言,适当的锻炼对于恢复肢体的功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但在进行功能锻炼时也要考虑到实际情况,要注意活动幅度和强度的合理性。
特别是有些骨折在进行了内固定之后仍然不建议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因为这可能会造成固定物的松动或者断裂。
骨折后能否运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骨折的奥秘:了解、预防与康复
骨折,这一在生活中屡见不鲜的词汇,对于许多从事特定职业的人们来说,可能是一场噩梦。当骨骼遭遇无法承受的重力打击,产生裂痕时,骨折便发生了。让我们深入了解骨折的各个方面,从其与骨裂的区别,到快速消肿的方法,再到骨折后的运动建议,以及如何预防骨折的发生。
一、骨折与骨裂:微妙的差异
骨折,是骨骼因外伤或病理原因导致的完全或部分断裂。其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肿胀、瘀斑,甚至肢体畸形和异常活动。而骨裂,是骨折的一种类型,通常表现为无明显移位的裂纹骨折。虽然两者都是骨骼受伤,但骨裂通常较骨折轻微,通过简单的固定和治疗,伤处可迅速愈合。
二、快速消肿:骨折后的紧急处理
骨折后,周围部位可能会出现水肿。为了快速消肿,可以使用保和堂徐記膏藥损伤膏进行外敷。这种膏药可以舒筋活血、消肿止痛,通过皮肤传导至经络、筋骨,激发身体的调节功能,促进骨痂的形成。抬高患肢、定时翻身、按摩受压的皮肤等家庭护理也是消肿的有效方法。
三、运动与康复:平衡风险与收益
功能锻炼对于骨折后的康复至关重要。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运动强度和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某些骨折可能需要内部固定,在这种情况下,早期活动可能会造成固定物的松动或断裂。在骨折后能否运动的问题上,一定要咨询医生的建议。
四、预防胜于治疗:如何预防骨折
预防骨折的关键在于避免外伤和注意骨骼健康。从事高风险职业的人们应格外注意安全防护。加强锻炼、保持健康饮食、避免过度劳损等也是预防骨折的有效方法。
肌肉收缩与松弛的过程中,对组织压力的变化对骨折愈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肌肉收缩时,对组织的压力增高,推动静脉血回流,而松弛时则降低压力,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得以开放,改善局部肢体软组织和骨骼内的血流。这一过程不仅减轻了骨折局部软组织的肿胀,而且在血氧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促进了骨痂的生长,使新生骨痂迅速恢复正常的骨骼功能,大大加速了骨折的愈合过程。
功能锻炼在骨折康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早期采用功能锻炼的患者,骨痂的形成时间比不进行锻炼的患者缩短1/3,且骨痂生长良好。功能锻炼不仅促进骨骼代谢,提高骨质修复能力,防止骨质疏松,还可以通过增加滑液分泌,改善软骨营养,有效减轻骨关节粘连,防止关节僵硬,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功能。功能锻炼还能加强肌肉力量,防止肌肉用性萎缩的发生。
对于如何预防骨折经常发生,应力性骨折多发生于身体承重部位的运动员及中老年人。预防疲劳损伤是关键,需要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避免突然增加运动负荷。及时更换鞋子、选择路面平整的地方进行锻炼、轻装上阵、调整负重和着装等也是避免应力性骨折的有效措施。根据体质情况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也能够显著降低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
在骨折分类方面,可以根据骨折侧、部位、移位骨折块与关节窝的相对位置以及骨折移位方式进行分类。骨折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同时积极配合医院的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够战胜这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