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出血,医学术语称之为视网膜出血,是一种眼底病变,其成因复杂多样。局部眼病如视网膜自身病变或高度近视,都可能引发眼底出血。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也可能导致眼底出现血丝或斑块。在治疗过程中,除了针对这些原发性疾病进行积极治疗外,对于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和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出血患者,还需要特别关注视网膜出血的症状治疗。
对于视网膜静脉阻塞导致的眼底出血,一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方式。通过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促进出血的吸收。当病情严重到一定程度,经过眼底荧光造影确认后,如果发现视网膜毛细血管出现缺血区且达到一定面积时,应立即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这种治疗手段是为了防止视盘、视网膜、虹膜、角等部位出现新血管,避免视网膜进一步增殖变化以及新血管青光眼的发生。
有时,眼底出血可能导致玻璃体积血长期无法吸收,或者由于视网膜增殖牵拉导致视功能严重受损。这时,就需要借助玻璃体手术进行治疗。通过手术清除积血、修复受损组织,以恢复视功能。
视网膜出血的治疗方式因病情轻重而异。轻度出血可采用药物治疗,而重度出血则可能需要眼底激光甚至玻璃体手术来治疗。当您出现眼前固定的圆形阴影、不随眼转动的漂浮物、眼前红光闪现或视力突然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眼底健康关乎我们的视觉世界,让我们共同呵护双眼,守护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