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的过敏原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
内源性过敏原主要源自身体的内部因素,涉及到免疫系统功能的异常。例如,免疫功能失衡,以及身体内部疾病如肠炎、腹泻、肠黏膜屏障损伤等都可能引发湿疹。一些大分子物质的吸收也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内脏功能异常乃至肿瘤等也可能导致或加重湿疹的出现。遗传或后天形成的皮肤结构异常、功能缺陷,如自然皮肤干燥、屏障功能弱等,也是引起湿疹的内源性因素。
外源性过敏原则主要来自于外部环境。环境中的某些物质过敏或环境因素对皮肤的刺激都可能加重湿疹的症状。比如,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阳光的照射等都可能引发湿疹的发作。微生物通过直接入侵或诱导免疫反应也可能加重湿疹,精神压力如紧张和焦虑同样不可忽视。
常见的外源性过敏原还有多种类型,包括吸入性、食用性、接触性和化学性过敏原。在食物方面,鱼、虾、鸡蛋、牛奶、牛羊肉等高蛋白食品是常见的致敏原,食品添加剂、防腐剂、食用色素等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吸入性过敏原如动物皮屑、头发、真菌孢子、尘螨、粉螨和花粉等也是常见的诱因。接触性过敏原则包括金属、化学物质和香料等。
对于反复发作的湿疹,寻找过敏因素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些过敏因素可能是身体的内部因素,也可能是外部因素。为了确定具体的过敏原,可以通过斑点试验、抽血检测或者针刺等方式进行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