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感染中心,近期传来一个令人关注的信息:今年一至七月份,该医院收治的确诊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同比去年增加了11例。专家们疾呼,公众对流行性出血热的防范意识亟需加强,自我防护能力待提高。为了及时救治,必须尽早识别这一疾病的病情特征。
流行性出血热,一种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的传染病,感染源以鼠类为主。在我国,这种疾病的流行史已有半个世纪之久。典型病例中,患者会经历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症状,以及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尿少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个阶段。
在疾病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和全身不适的现象,这些症状容易被误诊为普通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当患者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和腹痛时,又可能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甚至在发热、浮肿和尿蛋白出现时,也可能被误诊为肾脏疾病。由于对这种疾病的认识不足,导致很多患者被误诊和误治,从而影响了早期治疗和救治的效果。
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唐都医院的预防保健专家王华忠教授提醒大众,首先要从搞好环境卫生和室内卫生做起,及时清理垃圾以防范鼠类滋生。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更要特别注意食品安全,避免病从口入。对食具进行消毒,不食用被老鼠咬过或污染的食品。因为出血热病毒对常见的消毒剂非常敏感,所以加热至摄氏56度30分钟或煮沸1分钟即可杀灭。饮用水应煮沸后饮用,剩饭剩菜也要加热处理。劳动时要注意保护皮肤,避免破损。如有损伤,要立即消毒并包扎。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问题如食品安全、医疗保障和医药信息等日益受到关注。要想拥有健康的生活,就必须从了解这些健康资讯开始。
【更多精彩健康资讯,请访问……】让我们一起关注健康,守护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