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疑樟脑丸中毒,引发社会关注:樟脑丸使用需知
随着换季的到来,一则关于孕妇疑似樟脑丸中毒的消息在各大微博平台上引起广泛关注。此事引发了大家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樟脑丸的安全性的质疑。面对读者的诸多咨询,本报进行了深入调查。
樟脑丸,这个几乎每家都有的防潮防蛀小物,近期因这起事件引发讨论。在武昌区的多家超市,记者发现市面上销售的樟脑丸八成是合成品,其显著位置标注了“对二氯苯”成分(多为99%),并提示“低毒”。包装上也明确标明了“本品忌食、远离儿童”以及“避免孕妇及妇女接触”的警告。
尽管市场上也有天然樟脑球出售,但销售人员表示天然樟脑球的防潮效果并不明确,其主要功能在于防虫。对此,专家指出,无论是合成樟脑丸还是天然樟脑球,孕妇和婴儿都应避免接触。合成樟脑丸中含有的萘酚和对二氯苯都是有毒物质。对婴儿来说,这些物质可能导致急性溶血、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甚至留下脑损伤等后遗症。对孕妇而言,长时间接触这些物质可能导致流产或畸胎。
武昌医院儿科主任黄中炎介绍,虽然合成樟脑丸中的有毒物质对健康成年人不构成太大威胁,因为人体内的某种酶可以与挥发的苯酚结合,形成无毒物质排出体外。但成人衣物在使用樟脑丸后,穿着前需要充分晾晒,确保有毒物质挥发。
对于有孕妇和小宝宝的家庭来说,储存衣物时应避免使用樟脑丸。父母们需特别留意将樟脑丸放置在孩子无法接触的地方,以防误食中毒。为了防虫防潮,家庭可以采用真空袋或密封箱等替代方案。
樟脑丸并非完全不能使用,但在使用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使用。特别是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和婴儿,应特别谨慎。希望广大读者在了解这些常识后,能够更加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做到科学使用樟脑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