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爱好者们最近可能有些心慌意乱。之前,江苏省水产质量检测中心和农业部南京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发布的检测结果曾给他们带来一丝宽慰——小龙虾的养殖环节没有问题,当地海洋渔业部门更进一步宣称小龙虾本身也没有问题。的关于小龙虾的传说却让人忧心忡忡。
据媒体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有一些病例与食用小龙虾有关,属于“哈夫”病。尽管南京地区每天有数十万人食用小龙虾,但仅有极个别人生病,可能与个人体质差异有关,目前并没有爆发“哈夫”病的可能。(9月8日《扬子晚报》)
自从媒体曝光个别小龙虾食客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后,官方和专家陆续释放出一系列关于小龙虾的消息。除了上述的“养殖环节没问题”、“小龙虾本身没问题”之外,还有诸如“洗虾粉可能含有未知成分”、“小龙虾携带未知毒素”、“吃得多未必病重”、“吃十只以内基本没问题”、“作料致病”等多个版本的说法,让食客们举棋不定。
这些互相矛盾、冲突的小龙虾传说,无疑让食客们倍感困惑,举箸犹豫。尤其是那些听信了前些天的“放心版”小龙虾传说而大吃特吃的食客们,更是如鲠在喉,恨不得一吐为快。
在有关部门和专家反复无常的叙述中,一些小龙虾的狂热爱好者们肯定被误导了不止一次。相较于现在出现的“发病与食用小龙虾有关”的说法,之前的“放心版”传说仓促出台,误导了公众,那么谁来修复食客们被“权威说法”损害的肠胃和信心呢?
这种轻视公众知情权并实质伤害公众的小龙虾叙事,若无人出来承担责任,不仅会对公众权利造成伤害,也会损害部门的公信力。我们不能让这种混乱的叙事继续下去,需要有关部门和专家以负责任的态度,及时澄清事实,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