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广州市,鱼胶的热潮涌动,然而真假难辨的问题却让消费者们忧心忡忡。近日,朱女士的一次购物经历,在南沙十九涌海味一条街购买的鱼胶,引发了一场关于鱼胶真假的之旅。
朱女士在档口以250元一斤的价格购买了鱼胶,然而回家后却发现异常。鱼胶经过长时间的烹煮仍无法软化,质地不通透,塑料感强烈,表面还带有令人不悦的黑褐色斑点。朱女士的疑虑逐渐加深,她向一位在水产品行业经验丰富的朋友寻求帮助,却得到了令人不安的答案:这些鱼胶很可能是掺杂了其他物质,如牛肚、羊肚。
记者随即前往南沙十九涌海鲜街展开调查。映入眼帘的是众多海鲜干货档口,其中大部分都在销售鱼胶。在仔细的观察和询问中,记者发现有些鱼胶与朱女士所购买的外形相似,价格也在200元一斤左右。这引发了记者进一步的决心,究竟这些鱼胶是真是假?
记者在广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的经历却令人失望。技术人员表示,他们只能依据水产品的卫生标准进行检测,无法验证鱼胶的真假。检测中心的食品生产监管处的专家也表示对此束手无策,目前并没有关于鱼胶真假的标准。
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工作人员同样表示无法判断鱼胶的真假,因为没有相关的标准。这让记者意识到,目前对于消费者来说,判断鱼胶的真假几乎全靠个人的经验和观察。
广东工业大学的丁利君教授为记者提供了几种识别鱼胶真假的方法。通过检测鱼胶中的胶原蛋白含量、观察鱼胶在水中的状态、现场选购时观察鱼胶中间受压的地方,都能对鱼胶的真假做出初步判断。而有着几十年水产品经营经验的黄女士也提醒消费者,对于颜色过于一致、形状相似的鱼胶要谨慎购买,有可能是经过非法处理的。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时需保持警惕,不仅要关注价格,更要注重产品的质量。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出台关于鱼胶的真假标准,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清晰的购物指南。也呼吁商家诚信经营,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的优质产品。在这场真假鱼胶的中,消费者需要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来保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