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报道,4月14日,记者来到郑州市管城区十八里河镇柴郭村,接近柴郭小学时,一股难以忽视的气味扑鼻而来。在这排楼房间穿梭多次,虽能确定气味的源头就在附近,但却无法精准定位。
这个闻名遐迩的小食品重镇,最近因“小食品”加工黑作坊被曝光而备受关注。经过监管部门的拉网式清查整治后,人们开始疑惑:这些黑作坊是否仍在伺机而动?而那些不规范的出租屋管理,是否助长了黑作坊的生存之势?房东是否在其中扮演了推手的角色?
走进村里,高楼林立,楼下房门紧闭,但租房广告却随处可见。记者以小食品作坊租房客的身份拨通了房东张生的电话,他很快领记者去看了房子。
当张生打开一楼的卷帘门时,记者假意表示有意租用这里作为小食品生产场所,并询问关于租赁的细节。张生一边展示房子,一边表达了对小食品作坊的担忧,担心油污和气味会破坏房屋的新装修。当记者表示愿意支付高额租金时,张生却转变了态度,表示可以租给记者。他还透露,自己从不签租赁合同,并暗示周围都是熟人,街坊们对此心知肚明。
记者进一步询问张生关于监管部门的检查问题。张生表示,他们有同行间的通风报信机制,并告诫记者要尽量避开工商、税务的检查。他还提供了一整本联系电话簿,上面记录了仓库、物流、原料等联系信息,表示可以帮助记者拿到低价的小食品原料。
在张生的引领下,记者试图探访附近的小食品作坊。许多作坊都紧闭门窗,窗户上积满灰尘。记者未能直接观察到作坊的生产情况,但张生却显得颇为熟悉这些作坊主,并声称可以帮他们联系其他同行。正当记者试图深入了解时,突然有街坊向张生透露有记者来访的消息。
面对这种情况,记者心生担忧。如果黑作坊企业主仍然能够租到厂房继续生产,那么他们可能会将生产地点转移到其他地方继续经营。这不禁让人思考:如何才能彻底整治这些小食品黑作坊呢?这不仅需要监管部门的努力,也需要房东和街坊的积极配合和警惕。对于那些为了利益而无视食品安全的行为,必须予以坚决打击和制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