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报道,关于外卖小哥的工作现状近日受到广泛关注。这些骑手为了按时送达外卖,在大街小巷、商场楼宇间穿梭,面临诸多安全风险。针对这一问题,各大外卖平台纷纷表态并采取措施保障骑手的生命安全。饿了么公司宣布,将推出新功能,在结算付款时增加一个“我愿意多等几分钟”的小按钮,以减轻骑手的压力,保证他们有足够的弹性时间完成配送任务。与此美团外卖也在其调度系统中为骑手留出8分钟的弹性时间,让他们能够在等待延迟的电梯或放慢路口速度时,有足够的时间应对突发状况。这些弹性时间设置的初衷是为了减少骑手到达目的地的压力,提高他们的安全。尽管许多网友对平台的积极回应表示赞赏,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改变,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在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通报会上,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提出,虽然这些声明在某种程度上有所进步,但在逻辑上仍存在问题。他强调外卖骑手的劳动规则是由企业制定的,消费者与外卖骑手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如果外卖骑手出现交通违法行为却让消费者承担责任,这是违背基本逻辑的。对此,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赵金涛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声明虽然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赵金涛还指出,外卖平台应承担用工责任和社会责任,从系统上合理安排外卖人员的工作时间,避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断加速。这不仅会伤害外卖员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增加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赵金涛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用工的监管力度。从法律上明确用工性质和责任主体,要求平台必须与外卖人员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外包合同。当外卖人员给他人造成损害时,平台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他也支持美团设立产品体验官和骑手座谈会的做法,认为应该引入公议或评议机制,听取多方意见,优化算法策略,提升骑手的配送体验。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平台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关注。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多的声音被听到,更多的努力付诸实践,让外卖小哥的工作更加安全、更有保障。我们期待各方共同努力,共建一个公平、安全、和谐的配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