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脑中风的原因,夏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脑中风更是其中的一大威胁。那么,哪些因素可能导致脑中风呢?除了常见的饮食和环境因素外,药物使用不当也是导致脑中风的重要原因之一。
解热镇痛药在感冒发烧时被广泛使用,特别是高热病人常用的阿斯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热药。这类药物通过大量散热使体温下降,使人大量出汗,失去大量水分。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特别是伴有呕吐、腹泻的症状时,发汗后机体缺水严重,造成血液浓缩,粘滞性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可能导致脑中风。中老年人在发烧时,最好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果必须使用药物,应在大量出汗后及时补充水分。
一些中老年人在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便急于大量服用降压药物,甚至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以期快速治愈。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因为血液和血压必须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如果短时间内大量服药使血压骤然下降,可能会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脑部供血不足,血流缓慢,血液易于凝聚,容易诱发缺血性脑卒中。使用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时,应合理用药,使血压逐渐下降至理想水平。
促凝血药物也是导致脑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中老年人发生出血性疾病时,常应用止血敏、安络血等促凝血的药物止血。虽然这些药物有止血作用,但过量使用可促使血栓形成,尤其是脑动脉硬化、血脂偏高的中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脑卒中。有血栓形成倾向性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禁用此类药物。
利尿药如速尿、双氢克尿塞等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水肿,直接作用于肾脏,促进电解质和水的排出。如果中老年人使用剂量过大,易使体内水分大量丢失,血液浓缩,导致脑血管栓塞。中老年人在使用利尿药时应慎用。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药物如、滋补强体药等,服用不当也可能导致脑中风的发生。我们在服用药物时一定要注意,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滥用药物。
导致脑中风的因素很多,不仅包括饮食、环境因素,还包括药物使用不当等。在夏季这个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我们更要关注这些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用药,预防脑中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