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的历史长河中,湘军的崛起显得尤为引人瞩目。其诞生的背后,是曾国藩以其超凡的智慧和决心,指挥着一支由“临时工”组成的部队,历经艰辛,攻入了都城天京。尽管湘军在建立后的不久被大规模裁撤,但其影响依然深远,成为朝廷不可或缺又让人警惕的武装力量。
在清朝末期,朝廷面临的不仅仅是太平军的威胁。那时的朝廷,曾试图依靠八旗军和绿营这两支常备武装力量来对抗敌人。这两支军队的状况却令人堪忧。
那时的八旗军和绿营,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雄风,变得腐朽不堪。他们的状况被一位来自俄罗斯的访客科瓦列夫斯基所揭示。这位外交官曾在北京生活一段时间,对八旗军的状态有着深入的观察。当他目睹一次八旗军队的火炮射击训练时,他惊讶地发现士兵们毫无备战状态,有的在漫不经心地休息,有的在闲聊,有的在修补衣物。训练时,他们的表现更是敷衍了事,毫无斗志。科瓦列夫斯基感叹:“中国的炮兵自然无法与欧洲的相比,唯一相同的只有打出的炮声。”
更为严重的是,八旗官兵的懒散作风甚至到了请市井闲散之人替自己出操的地步。有一次,醇亲王奕儇在检阅精锐的火器部队——神机营时,发现被检阅的士兵竟是外面聘请的贩卖豆腐的贩子,真正的士兵则在家中享乐。这一发现让醇亲王大为震惊。
绿营的状况同样糟糕。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朝廷派出的士兵磨磨蹭蹭,害怕出征。真正的战场上,他们如同见到老鹰的绵羊,毫无斗志。即便有将领如周天爵斩杀了两人以示威,他们也依然无动于衷。
这种状况的八旗军和绿营,早已无法承担保卫朝廷的重任。也正因为此,曾国藩才有机会组建湘军,以对抗太平军和其他敌人。他的湘军虽然起初由“临时工”组成,但经过严格的训练和实战考验,逐渐成为一支精锐之师。与此八旗军和绿营的腐朽也反映了当时清朝军队的普遍问题,为后来的历史事件埋下了伏笔。
湘军的崛起并非偶然,它是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而八旗军和绿营的腐朽,则为湘军提供了发展的机会。这一切,都深刻地影响了清朝的历史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