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PM2.5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后,北京市迅速响应,推出了一系列大气污染治理方案。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决心在未来的十年内将空气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据发布的《北京市2010~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到2020年,北京的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预计将比2010年下降30%。其中,PM10浓度将达到每立方米80微克,而PM2.5和二氧化硫的浓度也将大幅下降。
北京自2008年开始的研究性监测发现,PM2.5的年均浓度约为每立方米70微克,这超出了即将出台的新国家标准一倍。这让人深感空气质量改善的紧迫性,而北京市已经着手实施一系列具体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
这些措施涵盖了监测、工业、交通、能源消费、生活等各个领域。不仅如此,北京市还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空气中的PM10和PM2.5浓度降低15%。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北京将淘汰高污染行业,并在交通和日常生活中倡导绿色出行。
北京的空气污染物来源众多,其中机动车排放和燃煤是主要的两大源头。令人关注的是,PM2.5的粒径小、传播远,外来微尘对北京的影响约占其来源的24.5%。这主要是因为京津冀地区聚集了大量高污染产业,如水泥、钢铁、炼油、火电等,这些产业的燃煤总量超过3.5亿吨。
机动车尾气污染也是PM2.5的第二大来源。北京目前有500万辆机动车,这些车辆不仅直接排放碳黑形成PM2.5,其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也会通过化学反应形成PM2.5。
针对这些问题,去年国务院提出了通过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治理PM2.5的方案。尽管这需要涉及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北京已经在采取行动。除了加强本地治理,北京还在与周边地区合作,共同监测和控制PM2.5的污染。
北京还计划在全国率先推出国V汽柴油标准,以提高油品标准,从而减少排放污染。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移动源污染控制研究基地也对此表示支持。
尽管有专家对治理效果表示担忧,认为具体效果还需看区域联防联控的实施情况,但不可否认的是,北京已经迈出了治理PM2.5的重要步伐。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实际行动和成果,让北京的空气更加清新,天空更加蔚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