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陷入舆论漩涡。这家国内能量饮料行业的巨头被曝在其作为保健食品的红牛饮料中,添加了并未通过审核的食品添加剂。这一消息立即引发了公众对于红牛添加剂是否违规以及其是否对健康不利的质疑。
随着“苏丹红”、“地沟油”、“瘦肉精”、“毒大米”等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涌现,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被唤醒。此次红牛事件,源于一位哈尔滨市的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担忧。他的孩子在考试期间一天之内饮用了四罐红牛。这位家长随后向相关部门反映了这一情况,希望能了解红牛饮料中的成分是否对健康有影响。
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接到反映后进行了查证,并发现红牛饮料的罐体配料表及食品添加剂的标注与实际批文存在严重不符。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官方网站介绍,红牛自1966年在泰国诞生,是全球最早推出能量饮料概念的饮料品牌,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在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的罐体标识中,消费者发现了咖啡因、苯甲酸铵、柠檬酸、柠檬酸钠等多种添加剂。但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文中,却没有“柠檬酸钠”、“苯甲酸钠”这两种成分,这进一步引发了公众对其添加剂的质疑。
更令人关注的是,红牛饮料中同时含有苯甲酸钠和咖啡因。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两种成分混合后可能产生。是一种兴奋型精神药品,根据《精神药品管理办法》,属于国家严格管制的精神药品。这个消息让人们对红牛的安全性产生了更大的疑虑。
针对这一质疑,哈尔滨市一位药学专家进行了解释。他介绍,虽然苯甲酸钠和咖啡因的子式结构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产生,但在常温条件下,二者混合一般只能产生混合物,而不是新物质。他还表示,两者混合能否产生,还需要看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流程,需要通过具有权威资质的部门进行科学试验才能判断。我们不能盲目地说红牛一定会产生这种物质。
目前,公众对于红牛添加剂的质疑仍在持续,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公布调查结果,以解消费者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