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提神之外的健康隐患
全世界约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有嚼食槟榔的习惯,这一习惯在东南亚尤为普遍。在民俗传统上,槟榔被视为友好的礼物,也是嫁娶时的必备之品。医学专家提醒,槟榔内含的天然生物碱容易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导致心跳加速,形成短暂兴奋效果。长期食用可能破坏正常代谢机制,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让我们关注一位名叫陈先生的案例。他已经嚼食槟榔三十年,今年五十岁的他年初因吞咽困难而就医,结果被诊断为口咽癌并已转移到淋巴腺。经过化疗及放射治疗疗程,陈先生戒除了槟榔,并成功缩小了肿瘤。这个经历警示我们,槟榔是引发口腔内膜纤维化以及口腔癌、咽喉癌和食道癌的明确致癌物。
陈先生的故事并非孤例。很多长期嚼食槟榔的人,尤其是壮年男性,面临口腔癌的威胁。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槟榔列为第一级致癌物。槟榔对肝病、神经病变和气喘患者尤为不利,甚至可能导致孕妇胎儿伤害和新生儿出生体重不足。除此之外,槟榔还与糖尿病、中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有关联。
癌症治疗正朝着个人化的方向发展。以放射治疗为例,不同的癌症和不同的期别需要不同的照射范围和剂量,以追求治疗效果最大化并最小化副作用。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切勿盲目听信偏方,应及时咨询专业医师意见,寻求最适合的治疗方式。
为了早期诊断和治疗,国民健康署提供每两年一次的免费口腔黏膜检查。目标人群包括有嚼槟榔(含已戒槟榔)或吸烟的三十岁以上民众,以及十八岁以上至未满三十岁的原住民。同时提醒市民,应远离吸烟、酗酒、嚼槟榔等恶习,养成多吃蔬果、规律作息的健康生活方式。若已养成嚼槟榔习惯,可寻求医疗机构举办的戒槟榔班或身心医学科专业医师的帮助。
槟榔虽能短暂提神,但其健康隐患不容忽视。让我们共同关注健康,远离不良习惯,拥抱美好生活。加入【健康医疗网】,让我们每天为您的健康护航!如有疑问或需了解更多信息,请咨询专业医师或通过官方网站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