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孙怡虹医师的领导下,奇美医学中心妇产部展示了卵巢癌治疗领域令人振奋的进展。得益于近年来基因体学和生物芯片科技的飞速发展,该领域的治疗已经有了诸多显著突破,让人期待不已。相关费用以及保险制度的制约让这些先进的科技产物在台湾仍无法普及。对于经济条件允许或私人保险能够承担费用的患者,可以与医师讨论采用这些检测或相关治疗的可行性及必要性,以实现个性化的医疗选择。
孙怡虹医师指出,根据卫福部公布的十大死亡癌症排行榜数据显示,在105年,卵巢癌死亡人数超过子宫颈癌,从第十二位跃升至第十位。在女性生殖器官癌症中,以发生率而言,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和卵巢癌位列前三。尽管卵巢癌的发生率排名第三,但其死亡率却高居榜首,被称为“宁静的杀手”。这主要归因于早期诊断困难、疾病迅速转移以及复发率高。
卵巢体积相对于女性的骨盆腔和腹腔较小,表面没有腹膜覆盖,使得小小的肿瘤组织难以察觉,容易掉落腹腔。很多时候,肿瘤在很小、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就发生了转移。尽管难以发现,但卵巢癌的扩散速度却非常快,约有三分之四的患者在诊断时已进入晚期。目前,针对卵巢癌的筛检手段仍然有限。
在治疗方面,手术及化学治疗是卵巢癌的主要手段。大多数患者经过手术和术后化疗可以达到完全缓解,然而遗憾的是,仍有高达八成的患者会复发。肿瘤本身会对化疗药物产生抗药性,这使得治疗过程充满挑战。
新的研究发现,利用某些标靶药物与化疗相结合,可以对转移或肿瘤的生长发展产生抑制作用。这一方法在许多晚期患者身上取得了良好效果,甚至能延长存活期五到十年。新兴的免疫疗法也为卵巢癌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机会。
孙怡虹医师强调,通过一些检测来了解个别患者适合何种治疗,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花费和用药痛苦。这种因人而异的治疗方法被称为个人化医疗。与传统的“一刀切”治疗方法相比,更加精准和有效。
二十多年的研究表明,癌症和基因变异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诸多知名期刊如Nature、Cancer等都发表了相关研究证实这一点。这些研究指出,癌症患者的基因变异会影响疾病的发展和药物治疗的效果。通过癌症基因检测获得的信息可以协助制定治疗方针,延长患者存活期。
目前,已有一定数量的药物能够对抗几种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孙怡虹医师根据自己的多年临床经验,可以通过对肿瘤组织进行基因检测,分析肿瘤细胞对特定化疗药物或标靶药物的抗药性,帮助选择适合的药物。甚至对于携带特定基因变异的个体,在疾病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也是可行的。
卵巢癌的发生部分源于生殖系遗传基因缺陷。以二十年前发现的乳癌基因(BRCA1与BRCA2)突变为例,后来也发现与卵巢癌的遗传性有关。女性若携带这两个突变基因之一,且有乳癌或卵巢癌家族史,其患病机率较一般人高。针对这些高风险群体,实施双侧输卵管及卵巢切除术不仅可以预防骨盆腔浆液性癌的发生,还可以降低女性荷尔蒙分泌,减少乳腺细胞暴露在荷尔蒙的风险。近年国际期刊也有大量研究证实基因检测及预防性手术的经济效益。
对于已患卵巢癌的患者来说,如果在肿瘤中发现特定的基因突变,对特定化疗药物或标靶药物的反应可能会更好。对开刀取下的肿瘤进行基因分析有助于选择疗效更佳的化疗药物或标靶药物。有乳癌或卵巢癌家族史的女性,除了接受定期妇科检查外,还可以选择进行BRCA1与BRCA2基因检测。目前可以通过唾液及血液进行筛检。如果检测结果为高危险群,建议密切追踪或选择做预防性双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手术。本身罹患卵巢癌需要开刀的患者,还可以利用开刀所得的组织切片进行抗药性分析,为后续治疗提供方向。
《癌症基因检测 卵巢癌个人化治疗可延长存活期》这篇文章为我们带来了卵巢癌治疗的进展和个性化医疗的希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有效的治疗手段出现,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