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了一份重要文件,旨在全面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管。这份高规格的通知直接下发给各省份和相关部门,被视为国家的“头号目标”。从生产流通到原料奶、出厂产品的检验,再到风险监测和评估,全程都将受到严密监控,以确保乳制品的安全。
回首往事,三聚氰胺的阴影仍然笼罩在中国乳制品行业上。2008年,多家知名企业如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奶粉被检测出三聚氰胺含量严重超标,引发了消费者对该行业的信任危机。时隔多年,一些未销毁的超标奶粉重现市场,再次引发社会轩然大波。
三聚氰胺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一种化工中间产品。虽然其毒性较低,但长期摄入会对生殖和泌尿系统造成损害。为了彻底杜绝这一问题的发生,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工商总局等相关部门制定三聚氰胺生产流通管理办法。
该通知强调,要建立从三聚氰胺批发商到零售商的流通全程的销售实名登记制度,以防止三聚氰胺产品及其废料流向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饲料生产加工企业。对于食品加工企业,通知要求其对购入的生鲜乳和原料乳粉进行批批三聚氰胺检验,并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
监管部门的监督抽检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强。通知规定,对企业购入原料奶的监督抽检比例不得少于所有批次的15%。除了原料奶,出厂产品的三聚氰胺检验也同样受到高度重视。企业必须对出厂产品的三聚氰胺等实行批批检验,而质检部门则要每周进行抽检。
国务院办公厅还特别提到了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要求卫生部门等相关机构加大乳品中三聚氰胺等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监测频次。为了提升检测质量和效率,相关部门也需要不断健全相关标准,完善检测方法,并加快推广三聚氰胺等非食用物质的快速检测技术。
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国对食品安全的极高重视,展现了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负责的态度。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中国的乳制品行业将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乳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