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酸碱体质与食品酸碱性的真相
在现今的健康宣传中,我们常常听到“酸碱体质”这一概念,一些广告与保健文章更将其神秘化,宣称其与多种疾病有关联。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血液科主任方明的观点为我们揭示了真相——医学上没有酸碱体质的说法。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酸碱体质与食品酸碱性的科学世界。
人体是一个精密的酸碱平衡系统。方明将其比作一间化学工厂,其中的能量代谢反应需要在合适的酸碱环境下进行。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酸碱度,而血液的酸碱度更是受到严格调控。
关于食品的酸碱性,确实存在这种说法,认为某些食物属于碱性食物,如新鲜的水果和生蔬菜;而另一些食物则被认为是酸性食物,如肉类、谷物、豆类等。美国乔治敦大学医学院的儿科临床教授加布·米尔金明确指出,这些食物的摄入并不能改变身体的酸碱度。即使是尿液的酸碱度变化,也不会对身体其他部分的PH值造成影响。
进一步来说,血液的酸碱度受到多种缓冲机制的保护,例如碳酸氢盐系统、血浆蛋白等,使得酸碱度能够保持在恒定的范围内。即使这些缓冲机制受到过量物质的挑战,肺部和肾脏也能通过排出二氧化碳和调节酸根离子的数量来维护酸碱度的稳定。“碱性食品”并不能改变血液的酸碱度,也不能预防和治疗癌症。
对于某些宣传声称的“酸性食品”会导致身体更容易癌变的说法,更是没有科学依据。事实上,人体经过漫长的进化已经具备了强大的适应能力。即使是经常喝碳酸饮料的人,虽然其酸性可能对牙齿有所腐蚀,但人体的适应能力仍然很强。对此,方明的建议是尽量使用吸管喝饮料,避免让酸性液体长时间接触牙齿,以减少对牙齿的损害。
“酸碱体质”是一个被医学专家称为伪科学的概念。食品的酸碱性并不能决定人体的健康状况,更不能预防或治疗疾病。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健康问题,不盲目相信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只有在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悦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维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