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凤桐专家:饮用水与日化品中的安全关注焦点
随着近期媒体报道的部分饮用水中溴酸盐超标及牙膏中出现三氯生的问题,人们开始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郝凤桐专家就此为我们进行深入。
一、饮用水中的臭氧消毒与溴酸盐的产生
水是生命之必需,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为了消灭水中的致病微生物,世界各国广泛采用进行消毒。但研究发现,消毒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物质。于是,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其能迅速杀灭各种病菌、病毒,但在为我们带来清洁水源的也带来了潜在的问题——溴酸盐的产生。
二、三氯生在日化品中的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起,三氯生作为杀菌消毒剂被广泛用于日化产品中。但随着其应用的普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引起了关注。虽然三氯生属于低毒物质,但其代谢产物如二恶英和可能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牙膏等日化产品中的三氯生及其可能的衍生物,与饮用水消毒中的副产品所造成的危害模式相似。
三、剂量与效应的关系
医学研究表明,无论是饮用水中的溴酸盐还是三氯生的实际危害,都与剂量密切相关。以溴酸盐为例,其在一定剂量条件下对实验动物的DNA和染色体存在遗传毒性。对于,其在高剂量下会导致实验动物明显的毒性反应。评价这些化学品的生物安全性时,必须考虑剂量与效应的关系。
四、关于臭氧杀菌与溴酸盐的控制
为了控制饮用水的菌落总数,许多矿泉水生产企业采用臭氧杀菌。但这一过程中如果不当,容易导致溴酸盐的产生。这就在控制菌落总数与降低溴酸盐含量之间产生了矛盾。目前,溴酸盐超标已成为消费者和生产企业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和企业需加强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力度,确保消费者的饮水安全。
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消毒产品和化学品,我们应保持警惕但不必过分恐慌。关键在于了解这些产品的安全性与潜在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