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世界肝炎日活动在广东省火热开展
今年的世界肝炎日活动已经迈入第三个年头,广东省各界积极参与其中,策划并推出了一系列普及肝炎知识的活动。在这一背景下,暨南大学进行的一项调查揭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公众对乙肝知识的认识不足是乙肝歧视现象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
世界肝炎联盟在2008年5月19日发起了首个世界肝炎日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乙肝和丙肝的认知。这一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至今,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我国,乙肝已成为第一大疾病,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一亿两千万人,这一庞大的数字凸显了普及乙肝知识的重要性。在全球范围内,每大约十二个人中就有一人被乙肝或丙肝感染。由于公众对乙肝的认知不足,这些人群在入学、就业等方面遭受歧视现象屡见不鲜。
尽管我国相关部门已经联合发文明确规定入学、就业体检中的项目必须取消乙肝检查,但在实际操作中,“乙肝歧视”事件仍然层出不穷。一些企业打着为员工健康着想的旗号,实则要求入职体检时进行乙肝检查。这种现象揭示了公众对乙肝的误解和歧视依然存在。
一位名叫“锄草”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经历更是令人深思。她在广州、南京、苏州、昆山、武汉等地举牌“征人吃饭”,试图打破公众对乙肝的误解和歧视。这一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她表示,作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她遭受的歧视和误解让她倍感压力,甚至亲哥哥也不愿与她共进餐。这种误解主要源于大众对乙肝的认知不足。暨南大学的调查显示,只有少数人能够清楚地区分乙肝既往感染者、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三者的区别。超过八成的人认为普及乙肝知识是消除乙肝歧视的有效途径。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医生指出:“乙肝是一种血液传染疾病,传统上认为乙肝是消化道传染疾病的观念是一个误解。日常接触并不会导致乙肝传播。” 在此次世界肝炎日活动中,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举办大型义诊活动,为公众普及正确的乙肝知识,消除误解和歧视。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更多人了解乙肝,减少歧视现象的发生。(王慕宇)通过推广教育及宣传让大家真正了解乙肝的相关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任务之一,也是我们实现消除乙肝歧视的重要一环。让我们一起努力推动肝炎知识的普及与深化,共建健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