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专业高级工程师刘民(化名),在一次发热治疗后,遭遇人生巨变。年仅四十一岁的他,眼睛几乎失明,人生舞台从此笼罩在深深的黑暗中。对于这一不幸遭遇,刘民坚信是医疗机构的过错,因此将新疆两家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和同仁医院告上法庭,索赔百万余元。
昨日,法庭上弥漫着严肃而紧张的气氛。原被告双方进行证据交换,每一份证据,每一份鉴定报告,都关乎着刘民的未来生活。在法庭上,刘民的故事被缓缓展开。
刘民今年尚未到五十,但头发已花白了一半。几乎失明的他,看材料时需要举着放大镜,凑近纸张才能阅读。一张A4纸的材料,他需要花费半小时左右才能逐字读完。他的遭遇让人心痛,他的坚韧更让人敬佩。
据刘民起诉称,2004年12月9日,他因感冒发热入住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退烧后,他的视力突然下降。之后他又去了乌鲁木齐空军医院诊疗。12月29日,他的爱人带他到北京寻医,先后去了协和医院和同仁医院。“协和医院做了大量检查,和新疆检查一致,此时已离事发28天,超过最佳治疗时间。”刘民说,他的视力现在只有0.1,经鉴定属于五级伤残。
对于这个家庭的悲剧,刘民认为四家医院存在医疗过错,于是索赔107万余元,其中精神损害赔偿60万元。
这起案件已经立案三年,经历了无数波折。昨日原定的第一次开庭,改为证据交换。在这三年里,刘民先后进行了三次鉴定。被告方对第一次鉴定结果提出质疑,要求重新鉴定。今年7月20日,法院委托北京华大方瑞司法物证鉴定中心作出的司法鉴定意见书指出,北京协和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延误早期治疗时机等医疗过错行为,与目前刘民双眼的视功能损害后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对此,协和医院昨日提出要求重新鉴定。刘民的律师周泽认为,除非协和医院能提出证据推翻此份鉴定的合法性,否则法院不应批准重新鉴定。而协和医院则在答辩状中表示,所涉人员只是在完成相应的辅助性工作,并无非法行医问题,且救治程序合理,无延误病情现象。
目前,其余几家医院尚未递交答辩状。这个案件将择日开庭审理,对于刘民来说,每一次开庭都关乎着他的未来。他能否重见光明?他能否得到公正的裁决?这一切的答案,都将在法庭上揭晓。此案不仅关乎刘民个人的命运,也关乎到医疗行业的责任与道德底线。让我们期待一个公正的裁决,为刘民带来希望的也为医疗行业敲响警钟。(记者朱燕)这个案子值得我们密切关注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