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如同一把双刃剑,既让人类着迷又让人心生敬畏。特别是网络,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飞速发展,它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对于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80、90后而言,却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网络成瘾”已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难题。
据统计,我国现有的网瘾青少年多达2000多万,还不包括那些有网瘾倾向的人群。这一庞大的数字所揭示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0年10月18日上午10时,多家媒体联合邀请成都商报“成都部落客”主编高雄先生,与上千家媒体朋友共同“关注中国青少年健康,戒除青少年网瘾”等热点话题。
有人提议禁止未成年人上网,以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高雄先生却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无处不在的网络,我们该如何禁止?”在新世纪,网络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它不仅仅是一种新技术,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其便捷性无需赘言,但网络的天使与魔鬼双重特性,也让许多未成年人陷入了困惑。
他们渴望通过网络来提高生活和学习质量,比如获取信息、交流思想、排解烦恼、拓展知识等。网络上的海量信息和服务必然伴随着一些对未成年人有害的内容,这些不良内容正在侵蚀着许多未成年人的心灵,将他们推向问题青年、网瘾青年的边缘。
那么,面对这个既是天使又是魔鬼的网络,为什么青少年不能趋利避害,反而患上了网瘾呢?我认为,我们不能仅仅责备孩子们缺乏自制力和分辨能力。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部因素也应该为此负责。
当今社会,金钱观念的强化导致许多青少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出现了偏离。他们过于注重权力和利益,而忽略了义务、责任和过程。在这种思维模式下,还有多少人愿意坐下来学习枯燥的课本知识?
调查数据显示,网瘾青少年最感兴趣的是网络游戏、以及暴力等内容。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社会上的游戏开发商、网络信息的提供者必须进行自律,并接受强制规范,共同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学校和家庭也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提高他们的信息识别能力和自制力。家庭则应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引导他们正确、理性地使用网络。
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网络的诱惑和挑战,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