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石斑鱼卵引发的危机,让一个年仅八岁的广东男孩亮亮陷入了险境。至今,距离那场危机已经过去一个多月,而亮亮也在经历了一番艰苦挣扎后,终于逐渐康复。昨日,我们获悉他重新找回了声音,视力明显恢复,甚至已经能独立行走。这一切的背后是因为一种名为雪卡毒素的神秘物质,中毒严重者甚至可能因为呼吸系统麻痹而失去生命。
今年四月初的一天,亮亮家里买回了一条大石斑鱼的鱼卵。那鱼卵又鲜又大,家人觉得营养丰富,于是让亮亮吃了很多。仅仅半小时后,亮亮就觉得身体轻飘飘的,手脚发麻,随后开始呕吐。吐完之后,他突然躺在地板上动弹不得。他的爸爸立刻把他送到医院去,但刚到医院,亮亮就陷入了昏迷状态。随后他的爸爸也因为身体不适而昏迷不醒。经过治疗,爸爸在四天后才勉强可以走路。而妈妈也在这时候出现了呕吐等症状。
在这场危机中,由于亮亮吃得最多、年纪最小而中毒最深,即使经过抢救后仍然出现了语言障碍、视物模糊、全身瘫痪和四肢僵硬等症状。他被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并随后被送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神经内分泌专科进行救治。经过医生的确诊,病因是雪卡毒素中毒。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后,亮亮的病情逐渐好转,现在的他已经重拾了声音,视力也有了明显的恢复,甚至能够自己独立行走。
罗向阳医生是该医院儿科神经内分泌专科的主任和副教授。他告诉我们,雪卡毒素是一种高毒性的神经毒素,无色无味且属于脂溶性毒素。这种毒素不溶于水、耐热且不易被胃酸破坏。它主要存在于深海鱼如珊瑚鱼的内脏和肌肉中尤其是内脏中的含量最高。高浓度的雪卡毒素会直接抑制心脏功能并引发心血管系统病变同时伤害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多脏器损害。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呼吸系统麻痹而死亡。
罗医生还提到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即使康复后的人神经系统也变得脆弱起来以后不能喝酒、吃花生或豆类否则可能会引发中毒复发。他提醒广大市民除了雪卡毒素中毒外还有吃河豚中毒等鱼类中毒的情况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小心谨慎。他还指出越是味美的深海鱼类如石斑鱼等就越有可能带有雪卡毒素如珊瑚鱼、老虎斑等深水大鱼都是潜在的携带者在品尝美味的同时市民需要注意食品安全问题去掉内脏是一个避免中毒的好方法吃小鱼通常比大鱼更为安全一些。总之市民不能从鱼的外形、肉质和味道来判断其是否有毒加热、冷藏和晒干等方法都无法清除这种毒素的存在因此市民在食用鱼类时需要格外小心谨慎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