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女性健康 >

前瞻2025医疗器具品牌成长概览及市场前景分析

  • 女性健康
  • 2025-06-01 20:41
  • 来源:www.dataiw.cn
  • 女性健康

目前,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被进口产品全面占据,从高端的CT、彩超、核磁检查设备到生化分析仪,进口医疗器械几乎无处不在。这一现象不仅让中国面临医疗市场的丧失,更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技术垄断的挑战。

这一现象在业界早已是公认的事实。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国际合作部副主任徐珊透露,国产与进口的医疗器械比例大致为3:7,而在高端市场上,进口医疗器械更是占据了超过90%的份额。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口额达到12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6%,其中高附加值产品尤为突出。

从省级医院到市级医院,再到各类中医院与西医院,甚至在全国绝大多数县级医院,进口的医疗设备几乎无处不在。国产医疗器械产业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份额中的占比不足3%,这与庞大的中国市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少数性能优良的国产产品,在全国三甲医院中也难以立足,只能选择在乡镇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发展。

山西一家妇幼保健院的院长举例说,一台进口CT的价格可以从数百万元到数千万元不等,而国产的CT设备则只需一百多万元。尽管国产设备价格更为亲民,但由于技术上的差距,它们并未进入医院的采购视野。

除了技术上的差距外,“洋品牌”一统天下的背后还隐藏着巨额回扣的阴影。跨国公司不仅通过回扣来渗透医院市场,还以出国考察、参加学术会议为名,让医院负责人免费旅游,进一步挤占了国产产品的市场空间。

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正面临着巨额医疗器械市场收益的流失以及技术垄断打破难度的增加等多重隐患。由于无力打破技术垄断,进口厂商提供的从购买、维修到更新等全部服务都是“高价服务”,医院只能被动接受对方的定价。例如,一台进口核磁设备的购买费用高达1多万元,每年还需要签订价值80万元的维保协议书。如果不签订协议,当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费用会更贵。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2012年,中国医疗设备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的生产总值也在稳步上升。有业内人士建议,在现阶段的国情下,医疗机构和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推荐使用适宜的高、中、低不同档别的医疗器械。提高国产医疗器械的检查和医保报销比例,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对研发人才和技术进行奖励,扶持国产优势产品。

尽管中国在医疗器械领域面临诸多挑战,但也有业界人士指出,中国在某些医疗器械领域的研发能力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前些年国产的一种药物支架上市后,将同类进口产品的价格打下来一半还多。这种药物支架的研发,即便在医疗器械业发达的日本也依然依赖进口。在追赶先进技术的道路上,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既要正视自身的不足,也要看到自身的潜力与优势所在。扬长避短、奋起直追才是关键所在。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经济参考报以获取。

吃药打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