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的上海,一场医学领域的星光之火正在燃烧。由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发起的“星火计划——头颈肿瘤MDT中心交流访问项目”,今日在此揭幕。这一项目的诞生,旨在通过国内各大医院的交流和互访,共同提升头颈肿瘤的综合诊治水平,让患者收获更大的生存利益。
头颈部肿瘤,作为人类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其恶性程度不容忽视。全球每年新增的头颈癌病例高达64万,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我国,这一数字尤为严峻,新诊断的头颈癌患者数量在不断增加,预计未来将持续上升。
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找到了希望之光——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模式。头颈肿瘤MDT中心,正是由头颈外科、肿瘤内科、放射治疗、病理科医生等多学科团队组成。他们携手合作,以专业化、规范化和个体化的治疗路径,为患者带来更好的诊疗效果和更高的生存质量。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徐震纲教授的眼中,头颈肿瘤MDT为患者提供了更优的诊疗方案。传统的诊疗模式,患者往往需要奔波于各个科室,难以确定治疗方案。而在MDT模式中,患者经过首诊后,将被推荐到综合治疗多学科协作中心。在这里,协作组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适合的治疗计划。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极大地缩短从诊断到治疗的时间,为头颈肿瘤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时间。
“星火计划——头颈肿瘤MDT中心交流访问项目”,默克雪兰诺公司为项目支持方。该项目将分为三个阶段实施,首先访问成熟的COE医院,学习和借鉴其规范的MDT模式;然后培养第二阶梯医院的MDT中心;最后实现区域内医院的互访,帮助更多医院建立MDT。参与项目的各方将通过研讨会、病例分析等方式,就头颈肿瘤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给患者带来的生存获益等话题进行深入和广泛的交流。
徐震纲教授强调:“设立头颈肿瘤MDT中心,是头颈肿瘤综合诊治的必然趋势。我们过去的实践已经证明,通过头颈肿瘤MDT中心,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优、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而且显著提高了诊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头颈肿瘤MDT中心模式值得在全国进行推广。”
这个项目不仅是一个医学领域的交流访问项目,更是一个为头颈肿瘤患者带来最大生存获益的希望工程。在追求医学进步的道路上,“星火计划”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为头颈肿瘤患者照亮前行的道路,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未来。对于患者而言,早期的治疗不再单纯强调术后生存率,而是更加注重患者回归社会的重要性以及生活质量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头颈肿瘤患者对于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器官和功能的保留要求也越来越高。“星火计划”的启动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和及时。头颈肿瘤的靶向药物进展与多学科联合治疗之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靶向药物的发展为头颈肿瘤的治疗带来了全新的希望。近年来,我们见证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头颈肿瘤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其过度表达预示着肿瘤的侵袭性增强、远处转移风险增加以及对放疗和化疗的抵抗。这为医生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治疗靶点,开启了头颈肿瘤治疗的新篇章。
例如,在头颈鳞癌领域,EGFR的表达率惊人地高达95%以上,靶向药物的应用直接抑制了信号传导,促进了受体的内化和降解,甚至诱导了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从而有效地抑制和杀死肿瘤细胞。
大型临床数据报告进一步证实,靶向药物如西妥昔单抗与放疗和化疗的联合应用,显著提高了局部疾病控制率,增强了放疗的敏感性。Bonner研究的一项子分析显示,对于头颈部鳞癌患者,西妥昔单抗联合放疗的治疗中位生存时间延长了近20个月,死亡风险降低了27%,且5年生存率达到了显著的45.6%。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病情较重的iii/iv期及下咽鳞癌患者,该联合疗法显著提高了保喉率。这一成果得到了其他研究的支持。
在国内的头颈肿瘤治疗中,多学科团队协作(MDT)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模式和发展方向。其中,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是头颈肿瘤MDT的领军机构。这些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拥有强大的专家团队和先进的诊疗设备,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在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头颈部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由头颈外科、放疗科、肿瘤内科等专家共同组成,通过多学科的努力,全面提高了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头颈部肿瘤多学科治疗和协作组同样包括多个科室的专家,会诊内容丰富多样。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也设有由外科、放疗科和肿瘤内科等共同组成的多学科协作组。这些医院通过多学科的合作和交流,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规范的治疗方案。
正如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荣誉主委唐平章教授所言:“推行专业化、规范化和个体化的多学科协作治疗是头颈部肿瘤治疗的重要模式和发展方向。”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交流平台如“星火计划-头颈肿瘤MDT中心交流访问项目”能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