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关心,关心则乱——明哲保身之智慧
这句出自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的《玉堂春落难逢夫》篇的古老智慧:“事不关心,关心者乱”,在当下社会依然有其深刻的启示意义。
常与“无欲则刚”形成对仗的这句话,提醒我们在面对世事时,应保持一颗平静的心,避免因为过度的关心而扰乱自己的判断。正如林则徐所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只有当我们心境平和,不为物欲所扰,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
在现代社会,“关心则乱”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就如《知否》的作者所取的笔名“关心则乱”,暗含了这种因过度关切而产生的情感困境。庄子也提倡以“旁观”的心态来面对世事,避免因过度关心而产生的混乱。在亲密关系中,过度的担忧和焦虑也常常表现为控制欲过强,扰乱双方的相处之道。
当我们面对突发事件时,如马航失联事件中的家属和公众,过度的关注往往会导致信息的混乱和情绪的失控。我们更应该保持冷静,理性对待,避免因为关心而扰乱自己的判断。
“事不关心,关心则乱”还可以与佛教的“缘起性空”相结合,体现“执着即苦”的思想。在佛教中,过度的执着会导致人的痛苦,而放下执着,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摆脱烦恼,达到心灵的宁静。
“事不关心,关心则乱”,这句古人的智慧提醒我们,在面对世事时,应保持一颗平常心,避免因为过度的关心而扰乱自己的判断。让我们学会在关心与冷漠之间寻找平衡,以明智和冷静的态度面对生活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