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这座环京明珠,曾经的房价繁荣已黯然失色。自2017年巅峰时期至今,房价累计下跌32%,市场流动性骤减,领跌全国。一些区域如永清县,昔日的新房单价高达2.3万元/㎡,如今却跌至6500元/㎡,跌幅惊人超过70%。
武汉,昔日的新房市场热闹非凡,如今却连跌16个月,累计跌幅达24%。土地市场低迷,去化周期超过25个月,库存压力如泰山压顶。即使推出了购房补贴政策,销售端依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宁波,这座长三角地区的明星城市,房价跌幅亦令人咋舌。相比峰值,房价已下跌22%,市场信心不足导致定基指数跌破65。一季度二手房价格同比跌幅,更是位居百城前列,让人不禁为之心惊。
郑州,房价连续下跌19个月,累计跌幅21%。保交楼问题加剧了市场风险,土地财政依赖度高,复苏之路更显艰难。5月,三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再降0.8%,形势依然严峻。
南宁,这座非核心二线城市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供需失衡导致房价下跌21%。与东莞、佛山等城市并列跌幅TOP10。3月,三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降0.9%,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这些城市的房价下跌,并非偶然。它们大多是人口流出或产业调整区域,符合“长期看人口”的房价逻辑。即使是一线城市中的深圳,5月新房价格环比虽跌0.8%,但整体跌幅远小于上述城市,这更加凸显了上述城市的房价压力。
面对这样的市场形势,这些城市需要深入反思,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动力。只有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才能重新焕发活力,吸引人口流入,从而带动房价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