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眉钝眼:形容眼神呆滞、反应迟钝的成语
一、基本释义
迟眉钝眼,一个富有画面感的成语,用于形容人的眼神呆滞、缺乏灵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来描述某人反应迟钝或神情木讷的状态。这一成语,通过眼神与动作的描述,为我们展现了一种深沉、笨拙的人物形象。
二、出处
此成语的源头可追溯到李劼人的小说《死水微澜》第六部分。小说中,人物的眼神与表情被生动地描绘出来,其中“迟眉钝眼”的形象,比蔡兴顺还要显得木讷、不灵动。这部小说通过这一成语,为我们展示了人物内心的深沉与情感的压抑。
三、语法功能详解
在句子结构中,迟眉钝眼常作为宾语或定语,直接用来描述人物的神态。当我们在描述一个反应迟钝、动作笨拙的人时,这个成语就能恰如其分地表达我们的意思。例如,“他迟眉钝眼地站在一旁”,通过这一描述,一个神情呆滞、动作迟缓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四、反义词及其对比
与迟眉钝眼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聪明伶俐。聪明伶俐强调的是人的机敏与智慧,而迟眉钝眼则突出人的迟钝与木讷。两者在描述人物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五、相关成语拓展
还有许多与迟眉钝眼相关的成语,都带有迟缓之意。如以“迟”开头的成语:迟回观望、迟日旷久等,都表达了某种迟缓、拖延的意味。含有“钝”字的成语,如拙口钝腮、朽戈钝甲等,则更多地用来形容口才笨拙或器物破旧。
这一成语,作为贬义词,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刻画人物形象,帮助读者更生动地理解角色的性格与情感。而在日常口语中,我们也常用来形容某人的反应或表现。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日常交流,迟眉钝眼都是一个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