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App近期因其定位行为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在不久前的一个月份,也就是2021年10月,多次有报道指出美团App存在一种连续监测用户位置信息长达24小时的行为。通过用户利用新版的iOS 15系统中的“记录App活动”功能进行的监控显示,这款应用每五分钟就会发起一次定位请求,即便在用户没有使用应用的凌晨时段也从未间断。
针对这样的质疑,深入调查并研究后发现,这种频繁的定位行为始于用户给予相关权限后,当美团App在后台处于活跃状态时,其定位请求始终保持固定的间隔。后台日志清晰地记录了这一行为。
对此,美团的工程师回应称,这些监测结果只是第三方软件单方面读取和系统日志选择性呈现的结果。他们强调,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市场上大部分主流App都会显示出类似的高频数据读取行为。有用户指出,美团App的定位功能(如用于打车、外卖等)仅在用户主动操作时才需要调用定位权限,因此后台持续追踪的行为缺乏合理的使用场景支撑。
此事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技术争议,它更是触发了公众对于隐私保护的广泛讨论。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对美团提出质疑,认为其“视用户隐私和网络安全为何物”,并猜测这种行为可能与大数据收集及精准营销策略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这场争议爆发时,美团正因“二选一”的垄断行为而刚被处以巨额罚款。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个人隐私似乎变得越来越难以保护。每一次技术革新、每一次数据收集都可能引发关于隐私保护的讨论。而美团此次事件无疑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追求技术进步的也必须重视用户的隐私权益。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如何在保护用户隐私和提供优质服务之间取得平衡,将是一个长期且必须面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