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起,中国核电与泰拉能源公司便踏上了合作的征程,致力于行波堆技术的联合研发之旅。比尔·盖茨作为泰拉能源的董事长,曾对这段合作关系的未来满怀信心。2019年,合作遭遇变故,美国单方面终止了合作协议,使得原本前景光明的项目暂时搁置,这一切的背后,与美方政策的调整息息相关。
对于这次合作终止,其影响深远:
技术研发的差异性凸显。中国核电产业拥有强大的自主技术开发能力。在合作终止后,中核集团明确表示,这并不会阻碍其在核能新技术研发方面的步伐。对于泰拉能源来说,其在行波堆领域的技术储备相对较弱。与此美国在第四代核反应堆研发方面整体上还处于试验阶段,尚未实现商业化应用。
行业格局发生巨变。中国在第四代核反应堆技术上已经站在了全球领先的位置,多款堆型已经步入商用阶段。相较之下,泰拉能源的钠冷快堆示范项目(计划于2030年投运)仍需要数年的安全审查,进展较为缓慢。中国核电技术的出口能力逐渐增强,如巴基斯坦卡拉奇华龙一号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深入到合作中断的深层原因,我们发现美方的政策限制是关键的阻力。泰拉能源在放弃合作后,需要独自面对技术突破的挑战,而这背后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如获得美国能源部的20亿美元资助。研发风险依然高企。而中国则通过多元化技术路径,降低了对单一合作的依赖。
截至2025年,两国的现状对比明显:
在中国,第四代核反应堆技术已经全面领先,涵盖气冷快堆等多种堆型,商业化应用正在加速。而在美国,第四代核能技术仍处在试验阶段,泰拉能源的钠冷堆项目还需要突破监管和技术上的瓶颈。
这次合作的中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客观地推动了中国核电技术的自主化进程。中国的核电产业在技术研发、商业化应用以及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而美国企业在技术转化和政策适应性上面临更大的挑战。未来,期待两国在核能领域能够再次携手合作,共同面对全球能源转型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