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期整治行动:文娱领域重塑风气之战
中央网信办于2025年4月针对文娱领域展开雷霆行动,针对低俗炒作账号进行坚决打击。这一行动的重点打击对象包括明星非公开行程的泄露者、不实信息的编造者以及恶意博取流量的行为主体。网络平台治理的力度之大,旨在重塑文娱领域的健康风气^[1]^。
央视网同期发文曝光典型案例,对“摄影达人阳阳”等账号的虚假爆料行为予以点名批评,强调监管部门正加大力度整治蹭流量和恶意炒作现象,维护良好的舆论生态^[2]^。
二、跨部门协作机制:线上线下共治“饭圈”乱象
为规范“饭圈”群体行为,公安机关与网信、文旅、广电等部门联手,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这种多部门联合行动,线上线下同步展开,重点整治赛事干扰、网络暴力等突出问题^[1][3]^。特别是国家体育总局针对亚洲杯期间粉丝干扰运动员、赛场秩序等问题,将“饭圈”乱象列为治理重点,进一步强化了赛事管理规则^[3]^。
三、长效机制与价值观引导:多管齐下,深化治理
评论人士强调,根治“饭圈”乱象需切断资本与畸形价值观的勾连,同时压实平台的主体责任。对于越线者,应通过法律手段让其付出代价^[4][6]^。
在规范粉丝文化方面,呼吁明星发挥表率作用,引导粉丝自律、文明追星。媒体也应担起责任,避免泛娱乐化报道,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4][6]^。
四、媒体的持续监督与曝光:揭露“饭圈”背后的操纵链
央视专题报道《新闻30分》于2024年9月深入剖析了“饭圈”变“怪圈”的资本操控链条,并推动了取消明星艺人榜单等流量至上机制的改革^[5][8]^。对“卓伟式”八卦炒作模式进行追踪报道,揭露部分自媒体通过编造谣言、煽动对立来牟取流量的黑暗操作^[2]^。
从近期的整治行动到跨部门协作机制,再到长效机制与价值观引导以及媒体的持续监督与曝光,这一系列措施充分展现了多维度治理思路。它们旨在遏制“饭圈”乱象对文娱、体育等领域的负面影响,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