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农历历法中,有一个特别的日子——处暑。这一天的到来,标志着炎炎夏日的结束和凉爽秋天的开始。专家提醒,随着处暑时节的到来,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加大,公众需要特别警惕乙型脑炎、感冒等疾病的侵扰。
据了解,处暑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仍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冷空气南下的次数开始增多,气温逐渐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在这一时节,天气状况呈现出中午炎热、早晚凉爽的特点,昼夜温差较大。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乙型脑炎和感冒等疾病容易侵袭人体。
乙型脑炎是一种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临床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和脑膜刺激症状。为了有效预防乙型脑炎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两个方面的措施。
随着秋天气候的变化多端,人体在经过炎热的夏季后,内耗较大,免疫力下降。当气温逐渐降低时,病毒会趁虚而入,通过呼吸道疾病侵入人体。特别在初秋时节,气温变化显著,午后的对流天气和大范围的冷空气活动都会导致气温骤降,从而挑战人体的免疫力。
保健专家还提醒说,处暑时节的另一个特点是气温不稳定,早晚温度低。这时需要注意增减衣物,避免着凉。由于天气干燥、雨水减少、空气湿度小,容易出现咳嗽、咽干不适、鼻燥口干等症状,因此要注意补水。居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参加健身活动、加强体育锻炼是增强抵抗力的有效途径。生活应有规律,睡眠充足,一旦有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应及时就诊治疗。
除了上述提到的疾病,处暑时节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疾病需要我们注意。例如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神经衰弱和痔疮等。这些都是在处暑时节容易发生的疾病,需要我们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随着处暑的到来,我们要时刻关注天气的变化,做好健康防护,确保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