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报道,最近进行的网上调查揭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近84%的受访者坚决反对松动针对外籍艾滋感染者的入境禁令。这一数字背后,是广大民众对于艾滋病问题的关切与独特见解。
此次调查中,超过3500名网民表达了他们的反对意见。其中,超过75%的受访者,即约3200人担忧外国感染者的到来可能会加速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在他们看来,取消禁令可能带来无法预测的风险。另外有近18%的反对者认为,放开禁令可能导致国外感染者在华的医疗救治负担加重,占用宝贵的医疗资源。
网友xuuuiso在论坛留言中提到,部分国人可能存在对外国艾滋病患者的误解和偏见。他们认为外国艾滋病患者在华的性行为风险更高,更容易传播疾病。对此,需要加强相关教育,打破这种误解和偏见。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资深艾滋病问题专家景军对此持有不同观点。他强调:“公众的意见并不一定是正确的。误解源于无知。”他认为对疫情的防控需要全面、科学的认识。
据卫生部报告,中国现有艾滋病感染者已达74万,且分布广泛。在此背景下,景军教授指出,禁止外国感染者入境对于整体疫情防控并无益处,反而带有歧视色彩。他进一步解释,随着对艾滋病的认识深入和有限传播方式的了解,过去制定的禁令在今天显得不合时宜。对此,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贺雄也表示赞同。他认为只要大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能有效远离艾滋病。
"爱之方舟"这一北京的艾滋病感染者团体负责人孟林也表达了他的看法。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他就注意到国内存在的歧视性法律。他深切感受到这种歧视带来的困扰,并呼吁修改这些带有歧视色彩的法律法规。随着国际防艾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矛盾愈发凸显。一些国际防艾组织成员因禁令而无法入境,这甚至开始阻碍防艾工作的正常进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认识的深化,重新审视和调整相关政策已成为社会的共同呼声。在防控艾滋病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来面对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