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天津市举办了一场关乎生命延续的中国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组织工作会议。会议中,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宣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国已初步构建了一个全面的人体器官工作体系。这个体系宛如一个生命的桥梁,涵盖了人体器官移植监管体系、临床服务体系、科学登记评估体系、移植捐献体系以及分配共享体系等五个关键组成部分,确保了器官分配过程的公开、公正和透明。
黄洁夫副部长强调,完善人体器官移植工作的核心在于建立一项既符合社会学标准,又能适应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体系。令人欣慰的是,在两年多的捐献试点工作中,通过各部门的协同努力,人体器官的捐献率实现了稳定的提升。
与此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会议上指出,我国的人体器官移植工作正在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自2007年国务院颁布《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以来,卫生部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工作,包括政策法规培训、移植资质管理、移植飞行检查、活体移植规范、网络数据直报以及器官捐献试点等,使人体器官移植监管工作得以有力、有序地开展。卫生部还与公安部紧密沟通,加大力度查办违法违规的人体器官移植案件,发挥部际协调机制的作用,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郝林娜女士也出席了会议,并分享了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的成果。自2010年1月卫生部委托中国红十字会开展试点工作以来,截至今年9月15日,已完成419例捐献,捐献大器官高达1136个,成功挽救了1000余个垂危的生命。这一成果初步出了一种符合国情的公民自愿逝世后捐献器官的工作模式。
会议还透露,为了推动人体器官捐献、获取与分配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卫生部将考虑制定具体的考核指标,对各地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此次会议由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合举办,不仅是对已有成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规划与展望,展现了我国对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的坚定决心与无限希望。